“刺桐记忆”小山丛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初见枝头万绿浓,忽见火伞欲烧空”,这就是花开一树红的泉州市花刺桐花。
最近,在泉州古城核心街区的各个公益空间,转角不经意间,都能邂逅这一抹刺桐红。这是泉州文旅集团全新打造的在地文化品牌“刺桐记忆”。未来,以闽南文化与海丝文化为核心内容,泉州文旅集团将推动原有“润物无声”品牌与“刺桐记忆”品牌相互借力,融入古城各大公益空间,更好地传承弘扬丰盛的泉州在地文化。
文旅集团全新打造的“刺桐记忆”文化品牌
循迹“刺桐记忆” 体验古城美好生活
“刺桐记忆”是古城内小而美的公益文化精品空间。近年来,泉州文旅集团以古城为核心,重点布局西街、中山路两条主要街道,辐射古城关键节点、区域,尽量收储、盘活古城内的点位空间、古大厝资源,打造成以点带面的公益空间——“刺桐记忆”,通过古城内“穴位式”空间激活和业态活化引导,提升海丝文化、闽南文化能见度和辨识度。
按场所类别和功能,“刺桐记忆”空间主要可分为三类——
在“遗迹再复建”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通:复建小山丛竹公园,利用原有历史遗存完成公园营造,还原小山丛竹的历史风貌,成为古城文化高地;复建正音书院,延展府文庙尚学文风,打造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基地。
在“老瓶装新酒”中,感受在地文化与不同业态碰撞的火花:西街行舍以轻奢型在地文化体验的精品住宿,配套文创、休闲、餐饮等,形成“行简、住优、食美、慢生活”的古城慢旅;泉山门,城楼前不期而遇的“城门讲古”,讲古今故事,忆历史风云;大上海理发厅,老师傅的旧景回忆里,新开设的生活美学复合空间,引领中山路二层空间利用的新开端。
在“索引式展示”中,激活更丰富的文旅深度体验:打造西街游客服务中心和中山驿馆,融入文化体验和休闲业态,提升游客体验;西街101文化空间,也是大泉州文旅资源的全面展示,吸引游客探索泉州。
如今,这些空间,已成为快速体验泉州古城美好生活的入口。以公益空间作为古城业态活化的基石和方向,泉州文旅集团也在保护古城的浪潮中,努力寻求商业化和文化性的平衡,并通过带动示范,引领年轻人在古城建设更多美好的艺文空间。
“刺桐记忆”大上海理发厅
“润物无声”滋养 厚植古城保护自觉自信
活着的古城、世界的古城,是泉州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古城,泉州文旅集团“润物无声”,深入古城内里,进一步厚植泉州人爱遗护遗的自觉自信。
2016年国庆节,首场“润物无声”展览在古城亮相,用轻松活泼的方式介绍泉州文化,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这是“润物无声”品牌的萌芽。
从那以后,春节、五一、国庆……“润物无声”以展览、活动、表演等不同方式出现,逐渐成为古城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如今,用心和时间已雕琢出丰富多元的“润物无声”体系——
“共生”“趣遇”“人生纵贯线”“言吾闽南”等系列主题展览,从多重视野,传播和挖掘在地文化;创想堂、天台话仙、工作营的交流碰撞中,畅想了年轻人对这座古城未来的期待;一期一会的“润物市集”,为热爱生活、乐于创造的创客们打造一个全新的社交场景;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成果链接市场,着力实现古城文创产品迭代更新;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计划,利用古城核心点位和创业辅导,扶持本地文化创新力量。
以“小而美”的方式精耕细作,“润物无声”逐步破解古城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命题,确保古城的独特魅力不会被追求“大而全”的消费浪潮淹没。以这些原则为导向的“润物无声”,已渐渐成为一个闽南文化学习和导入的平台,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连接居民和游客,连接年轻人和古城,更好滋润和塑造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泉州古城。(泉州晚报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杨钧儒 文/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
泉州13个系列遗产展示馆开馆2021-08-18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