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整镇推进乡村振兴”,日前,泉州市出台《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线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

根据《意见》,按照“同步启动、分类发展、重点培育、体系引导”的推进路径,全市乡镇按城乡融合型、工贸带动型、农业生态型三种类型,到2022年底,培育21个不同类型的整镇推进“五好”示范乡镇;2023年起,各县(市、区)每年按乡镇总量15%左右比例进行推广培育;到2025年,60%以上乡镇达到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要求。(泉州晚报记者 许雅玲)

聚焦五大任务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根据《意见》,泉州市将聚焦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等五大任务,构建“强镇引领、以镇带村、连村成线、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聚焦乡村富民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落实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任务,培育培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基地在农村、服务在乡镇、增收在农民的发展模式,主动融入特色现代农业“4222”产业工程,打造乡村经济中心。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聚焦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编好规划、建好硬件、抓好软件”,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互联互通,加快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运行机制,形成农村服务中心。

传承乡村优秀文化。聚焦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综合文化站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展乡村文化事业;整合乡土文化、民间工艺、非遗农遗等传统元素,弘扬乡村工匠传统,传承“师带徒”模式,培育乡村文化能人;以“农民丰收节”为载体,培植农事节庆活动品牌,开发文创体验产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形成乡村文化中心。

加强治理能力建设。聚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行动,推动村民自治完善、乡村法治提升、乡村德治普及。强化乡镇组织、协调功能和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行政执法等能力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乡村延伸,健全完善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乡村治理中心。

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聚焦乡镇党委统领和服务功能,着力精准选人用人,配强带头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着力完善制度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整合各类资源,激活乡村发展潜能和活力;着力赋权增效,提升乡村服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乡村党建中心。

实施五大工程

分类型分阶段培育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市将分阶段培育试点乡镇,打造强镇引领“678”示范工程。各县(市、区)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培育乡镇,分阶段分类型梯次推进,到2022年底,全市重点打造6个农业生态型、7个工贸带动型、8个城乡融合型,共培育三种类型21个整镇推进“五好”乡镇。通过试点示范和推广提升,到2025年,农业生态型、工贸带动型、城乡融合型等三种类型乡镇达到整镇推进发展水平的比例分别不低于各类型总量的50%、60%、70%。

累进制推动村村晋档,实施以镇带村“123”升级工程。开展乡村振兴村庄建设整镇评估工作,引导带动全市村庄分别加快提档升级到1.0版(合格村)、2.0版(示范村)、3.0版(标杆村)。通过系统评估、全面体检,到2022年底,各乡镇培育1个以上3.0版,乡村振兴试点村基本达到2.0版,全市80%以上村达到1.0版。到2025年底,各乡镇培育2个以上3.0版,50%以上村达到2.0版,全市所有村实现1.0版全覆盖。连村成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

抱团式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村兴民富“251”增收工程。紧盯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到2022年底,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基本覆盖,50万元以上村达到20%,百万村财达到150个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30%以上,百万村财达到300个以上。

片区化推进风貌管控,实施裸房整治“133”清零工程。全市133个乡镇的镇域中心建成区开展存量裸房集中攻坚整治,加强镇域中心建设品质管理,综合提升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和管理品质,打造闽南派民居集群,到2022年底,实现所有镇域中心建成区裸房“零存量”。按照“三年过半、五年基本完成”裸房整治目标,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线、重点交通沿线村,2023年底完成存量裸房基本清零;到2025年底,实现全镇域裸房“零存量”,打造一批具有闽南特色的街区、民居集群。

创新性探索建设模式,启动共建共享“1+3”结对工程。每个整镇推进创建乡镇由1名县级领导牵头协调组成工作专班,安排3家以上共建单位(1家县级以上国有企业、1家金融机构和1个县直以上单位)挂钩合作。以国有企业为乡村建设投融资主体,金融机构为创建乡镇提升金融服务,开发切合泉州乡村实际的金融产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积极向政策性银行争取长期低息融资贷款。集成打造一批特色镇域主题IP,推进一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并引进一批乡村产业项目。

细化评价体系

打造“五好”乡镇

根据《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富民产业发展好的乡镇,需要在完成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任务、发展主导产业和培育新业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高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四方面达到一定共性指标和差异指标。特别是在主导产业上,城乡融合型乡镇要探索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工贸带动型乡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型乡镇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农产品电商出村进城等。

此外,乡村建设提升好的乡镇,主要从国土空间规划和风貌管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方面进行评价;乡村文化传承好的乡镇,主要从弘扬时代新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乡村人才培育四方面进行评价;治理能力建设好的乡镇,主要从议事协调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平安法制能力建设、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村级自治能力建设四方面进行评价;党建统领发挥好的乡镇,主要从基层党建建设水平、抓乡促村成效、提升党建中心功能、创新建设经营模式四方面进行评价。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