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

“双零”背后的“一号改革工程”

今年2月,泉州晋江经济开发区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双零”服务机制作为泉州市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典型做法,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成为入选的41个创新案例之一。

借助这一机制,园区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周期,由1年左右缩短到平均5个月;项目报建手续的办理时限,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项目各类手续代办费用,从中介机构收取的10多万元变成政府免费服务,让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红利。

“双零”服务、“一路畅通”的惠企服务背后,是近年来泉州有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积极学习对标先进水平,全面汇聚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全力打造“审批更少、服务更优、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效率更高”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

顶层设计 亮出“三张清单”

在泉州,“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经济,依然是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源泉。去年以来,泉州深入开展民营经济发展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启幕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实施自由裁量权规范、智慧政务、流程再造、工程建设审批、执法监管、市场减负增效、城市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创标八大攻坚行动,清晰描绘泉州营商环境建设的未来发展走向。

“顶层设计”和切实管用相结合、战略定力和精准发力相结合、长远谋划和及时见效相结合,是泉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遵循。

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全方位改革推进机制——

泉州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推进机制,主要领导对营商环境重要问题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自由裁量权规范、工程项目审批、中介机构管理、惠企政策兑现等重点问题。同时,按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相应成立17个工作专班,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协同联动,形成“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专项小组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坚决落实、相关单位全力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

致力以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在“解难题”上展现更大作为——

去年以来,泉州聚焦作风建设,着力破解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点题整治”和“精准监督打通堵点、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百日行动”,全面推行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对15个市直部门和161个县直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推动“通堵疏脉”。

对照清单,“点题整治”效果显现。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推动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按照“看态度、督进度、抓成效”思路,注重监督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组织市县乡三级监督力量,分阶段分重点监督推动项目攻坚、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中心工作。第一季度,将项目攻坚纳入政治监督内容,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别带队下沉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展一线监督,共督查发现项目推进不力等相关问题36个,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并督促抓好整改。第二季度,为提速省在建重点、全省重大活动集中签约和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会同市政府和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4个工作组开展专项督查,现场协调解决3个问题,指导帮助8个项目,梳理12个事项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向地方和部门交办9个事项。

俯下身子 万名干部进万企

“把泉州人浓浓的人情味,转化成厚厚的竞争力。”——去年10月9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这一设想,进一步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打响“马上就办、泉心泉意”政务品牌。

9天后,一场覆盖全市的“局长走流程”专项活动全面启动,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366个部门的“一把手”以普通办事人或陪办人身份,线上、线下全程体验各项审批服务办事流程,部门“一把手”体验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729个,解决行政审批服务问题479个,压缩779个工作日、145个环节。今年以来,我市推动“局长走流程”活动常态化,并延伸开展“局长走基层”“局长—会长(行业协会)话营商”等系列活动,助推全市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瞄准束缚企业发展、影响营商环境的条条框框,以数字化思维推进“放管服”体制机制改革,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我市率先建成融“惠企、便民、治理、监督”于一体的“亲情家园”掌上智慧监督服务平台,创新推出政策兑现、产业投资、厂房报建、产权登记、合同监督等五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打造更加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搭建智慧“亲情家园”打造数字营商环境这一做法,在近日入选省发改委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推出的19个全省推广借鉴典型案例。

聚焦惠企政策落实中存在的政策散、流程繁、环节多、到账难等问题,泉州积极推行惠企政策“掌上提、在线批、直达付、全程督”服务,上线惠企政策直达兑现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兑付“不见面、不求人、不跑腿”,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已超3200家,超900家企业进行线上申报,兑现审核奖补总资金超亿元,兑现流程比线下压缩50%以上。

在更广的范围,今年以来,结合“三提三效”,坚持重心下沉、服务下沉、资源下沉,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精准服务,泉州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实施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组织万名干部,进万家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商贸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全挂钩、全联系”,推动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强产,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司法温度 打通“司法+征信”双向绿色通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早已成为包括泉州政府部门在内的各方共识。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创新活力。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李建辉将泉州知识产权法庭的增设作为13个组团议案之一在两会中呼吁提出。不少泉州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也积极为泉州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助力发声。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批复,原则同意在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内设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机构,这意味着,泉州的企业可以在家门口办理知识产权诉讼。

面对突如其来的本土疫情,泉州市司法部门首创在涉企办案中应引入包容审慎理念,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开通“司法+征信”双向绿色通道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意见》,开创新型检察服务模式,打通惠企刑事政策落地难这一痛点。

在这一模式下,泉州市发改委指导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通过统合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及司法信用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形成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精准画像。银监部门负责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企业信用画像”服务,优化信贷流程,实现银企融资需求的精准、安全匹配。

宽而有序、严而不苛,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不打搅”,对信用较差且风险较高的企业“精准重点关注”,泉州着力打造“亲清护企”的企业发展环境。

在规范司法治理方面,泉州持续发力——

推行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泉州建立市场主体经营容错机制,公布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共计307项,推进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的有效统一。

升级打造全国首创的跨域诉讼服务3.0版,在全市范围内,当事人可就近或自愿选择任何一家法院或人民法庭“一站式”办理诉讼事务,实现诉讼“家家可以办、家家一样办”,免去打官司特别是打异地官司来回奔波之苦、“主客场”差别对待之忧。

诉讼事项“一键办”。作为2021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泉州中院开发“手机法院”微信小程序,解决当前诉讼小程序、APP、网站复杂繁多导致的“门难找”问题。当事人仅需点开“手机法院”小程序,即可办理查询案件进度和开庭公告、预约办事、申请退费、提交电子材料、申请电子阅卷、区块链存证等业务,也可直接跳转访问“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小程序,让足不出户的“指尖上的诉讼”逐步成为现实。(泉州晚报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余菁 余秋莎)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