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作为“晋江经验”发祥地,泉州市致力发展实体经济,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材等9大千亿产业集群。统计显示,10年来,泉州GDP从2012年的4814亿元迈入到2020年的1万亿元,2021年达1.1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跃上2万亿元台阶,工业增加值居全国前十位;首批入围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要求,“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泉州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上,发扬爱拼敢赢精神,奋楫扬帆,乘风破浪。“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泉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感恩奋进,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等‘三大比较优势’,做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篇文章’,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当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省委常委、泉州市委书记刘建洋表示。

创新驱动,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

作为我国民生制造业重地,泉州市一直将创新作为发展的重点,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

在今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上,中国队以0.016秒的优势夺得首金。这成功的背后,有“泉州制造”——安踏设计制造的比赛服送出的“神助攻”。

“这款被称为‘冰上鲨鱼皮’的比赛服,相较普通滑冰服,减阻力提升5%~10%,可以让运动员在发令枪响后,像风一样飞驰。”安踏副总裁朱晨晔说。

“在泉州,民营经济的活力,不仅来自民企的自我创新,更来自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业内人士指出。

10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绘就19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加大研发投入,突出工业企业链条化创新体系建设,赋能产业升级。仅晋江市,今明两年内计划安排30亿元奖励扶持资金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

借力外脑,补强科技创新短板。近年来,泉州实施“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共与中科系、大学系、企业系等18家大院大所合作,累计服务企业近2000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千项,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得以更新迭代。这些平台已覆盖泉州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新材料、陶瓷建材等新老领域。

在多重科技创新政策叠加下,泉州的产业能级大大提升,效应显现。10年来,泉州全市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9500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2.4万亿元,工业总量约占全省1/3;泉州亿元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1704家增至2021年的3091家。

当下泉州,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4月底,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成功。这颗由安溪县政府与中科星桥和长光卫星共同合作研制的卫星,是目前我国民用和商用领域最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卫星之一。

“安溪铁观音二号”与此前发射的“安溪铁观音一号”一起对地组网进行观测,收集空天数据,这些空天大数据将为福建省及全球客户提供自然资源监测、城市精细管理、数字茶园建设等服务。(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在泉州,类似中科星桥这样的科技“小巨人”还有很多。上月初,2022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全省970家入围企业中,泉州占了175家。

随着半导体、新能源、数字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大项目的崛起,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勃兴态势。截至2021年底,泉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630家。今年上半年,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重塑新优势

近日,在九牧永春5G智慧制造产业园,记者见到,各式智能设备开足马力,加速马桶自动化生产。只见马桶成品下线后,系统会自动呼叫AGV小车,后者自动识别路线,高效、准确完成产品运输,精准地将成品入库。

“这边4台AGV小车,能减少9个人工,还能实现24小时运转。”九牧价值链IT中心总经理叶火龙说,正是因为全流程数字化分析和监控,如今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5%。

为应对用工成本提高,泉州主动应变,率先在纺织服装、鞋业、石材、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大规模“机器换工”,推广“数控一代”,缓解用工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放眼泉州大地,一座座智能化工厂拔地而起。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近2000家规模以上企业使用新型智能装备,规模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超50%,平均减少劳动用工40%。

“我们分类引导企业建设数字生产线、智能车间和灯塔工厂,加大招商引资、技术攻关、金融支撑,带动全产业全链条协作配套。”泉州市工信局局长曾钟远表示。

今年5月,位于晋江市内坑镇的恒安智能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将通过延伸上下游价值链,高标准建设集上游原材料、智能生产、智慧仓储、智能分拣及其他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卫生用品产业园。

“搭上‘数字快车’,我们公司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变革,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向记者表示,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其旗下的卫生巾、生活用纸、纸尿裤等主导产品的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保持前列。

目前,泉州已培育出九牧厨卫、百宏聚纤、柒牌等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13个,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工厂)67家、智能车间148个、智能化生产线超千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3500家以上。

“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群发展中重塑竞争新优势。”泉州市数字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泉州建成“鞋创云”“泛家居”“爱陶瓷”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比如,辅城供应链平台已吸引20多万家鞋服、面辅料企业入驻,实现集约采购、降低成本。

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2021年泉州产业数字化规模达4833.9亿元,2019至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深化改革,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

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的背景下,泉州加快盘活闲置土地,腾笼换鸟,引入优质企业,促进产业延链固链补链。

去年以来,泉州加快推进14个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打造产业综合体和创新综合体,推动企业入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泉州的每个县(市、区)重点抓一个试点园区,推动一个园区试点集聚一个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牵引,形成一个产业链配套,打造一批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新标杆。

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是泉州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之一。当地成立产业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服务产业招商,并在湖头镇设立县行政服务中心第二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安溪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即由县领导担任全县8条产业链“链长”,让政府部门靠前服务,协调解决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有专家指出。

近年来,泉州开展“局长走基层”“万名干部挂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等活动,深化市、县、乡镇三级挂钩服务机制,加大困难协调解决力度,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大提速。

在中国纺织服装名城石狮市,为破解中小微企业从事国际贸易难瓶颈,2018年11月,石狮服装城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启动。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域,石狮服装城成为推动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积极“入场”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桥头堡,大量中小企业由此得以进入国际贸易环节。

石狮市商务局局长苏金发告诉记者,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石狮培育10240家新兴市场主体。仅2022年上半年,石狮市场采购贸易全平台出口2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34%。

10年来,泉州改革多领域纵深推进,市级统筹推进超500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各县域特色改革纷呈,承担了超百项国家、省级试点任务。比如,晋江“产城人”融合集成改革、石狮传统商贸口岸转型、泉港产城融合等制度性创新,极大激发了县域产业经济活力。10年来,泉州市场主体从26.2万户增至今年6月末的132.64万户,总量全省第一,带动新增就业134.2万人。(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何金 通讯员 黄立南 林晓燕)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