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品质。

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好用活“党建+”社区邻里中心、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泉州市把文明创建工作与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聚焦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市的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行走在泉州,目之所及,整洁的城市街道、和谐的居民小区、美丽的乡村、星罗棋布的绿地公园、缤纷多彩的生活场景,都是泉州这座世界遗产城市的一个个文明剪影。 

群策群力的创建机制

抓住夯实创建机制这个基础不放,把文明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各个方面,建立市委书记、市长担纲挂帅的文明委和创城指挥部,创城指挥部下设“一办九组”。

出台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5个配套实施方案、《文明城市创建考评办法》,建立落实周巡查、月测评、综合性模拟测评、市民文明巡访团巡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暗访、约谈、会商、通报等9项常态化工作机制。

出台《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泉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泉州市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泉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健全创城挂钩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创建工作“大合唱”局面。

持续持久的创建氛围

抓住营造舆论氛围这个关键不放,以“文明刺桐城 有礼泉州人”为主题,持续强化城市文明宣传。编印《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泉州志愿群英》《市民文明手册》等画册丛书。

“当好主力军 文明我先行”“喜迎二十大 共建文明城”“文明出行 清净你我”等系列主题宣传异彩纷呈。海丝、南音、妈祖、郑成功、惠安女、闽台缘等城市文化品牌宣传方兴未艾。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志愿情·泉州红”“爱心厨房”“爱心午餐”“点亮家园”成全省品牌。坚持32年的“四海一家亲”外来工通宵晚会、坚持13年的“闽台对渡”“暑期活动营”“海上枫桥”在全国得到宣传推广。290人被评为中国好人、福建好人,214人荣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称号,在全省率先建成道德模范馆。

共建共享的创建载体

抓住提升市民素质这个核心不放,牢牢把握主流意识的主导与强势,搭建小山丛竹、一峰书院、刺桐讲坛、华大讲堂等平台,用新思想照亮人心,立起信仰,汇聚磅礴的奋发力量。

积极倡导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餐桌、文明经营、文明用语等行动,弘扬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新风尚。举办学习节、邻里节、文化周、戏剧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家乡红馆我代言”“温陵人家”“和美泉州”等影响力、引领力强的创建载体。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诚信经营示范街区”“文明餐桌·公筷公勺”等项目走在全省前列。参加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获奖节目数量连续领跑全省,实现“七连冠”。发起的寻找罕见血型(孟买血)志愿行动引起全国关注。全市154万名志愿者群体托起“志愿情、泉州红”品牌,1.4万多家志愿服务组织、150多万人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有力有效的创建网络

抓住基层基础创建这条主线不放,积极呼应“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环泉州湾文明城市群创建工作。建立2699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1万余场(次)。

落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部署,落实“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大提升”行动,推进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商圈”,整治19类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健全“红黑榜”制,实现铁路、民航、银行、工商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建成泉州市文物数据库、非遗馆,启动“文化泉州云”项目,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农村“三块地”、河湖长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宜居宜业的创建环境

抓住优化城乡环境这个重点不放,实施“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开展“绿满泉城”三年行动,开展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抓好28个文物保护和安全工程项目,古城逐步成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样本”。

加快建设高品质“两江一湾”海丝新城,完成255平方公里“两江一湾”海丝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提升绿化景观水平,40个生态连绵带、14个城市综合性公园项目扎实推进,建成口袋公园、串珠公园109个,山线水线绿道串起城市“慢生活”,风和日丽、蓝天白云成为最清澈的泉州底色,“蓝蓝泉州湾”凸显新貌。

着眼城市“神经末梢”,聚焦群众日常生活,打通断头路36条,新增停车泊位6000个,新建改造城乡污水管网496公里,提升504个老旧小区。泉州市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五个一”创建品牌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泉州市注重彰显泉州个性,形成“五个一”创建品牌,诠释文明泉州的独特形象。一台“文化戏”: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泉州独特的“海丝”“五南”“五缘”文化以及永春纸织画、石狮灯谜、晋江戏剧、惠安雕刻、德化陶瓷、安溪茶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座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等三大类别遗产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世界宗教博物馆”。一本“山海经”: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所辖晋江、南安、惠安、石狮、安溪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所有县(市)连续多年保持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发展十佳。一个“传家宝”:作为全国著名“民办特区”,民营经济是泉州的“金字招牌”,民营企业思想政治、综治工作、党建经验在全国推广,泉州市被确定为全国非公党建联系点。一首“双拥曲”:作为军民共建活动的发源地之一,泉州素有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实现双拥模范城“满堂红”,全国双拥模范城数量居全国设区市首位。一张“侨乡牌”: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侨捐资100亿元参与家乡文明建设,逐渐形成海内外2400万泉州人共建文明的格局。(泉州晚报记者 庄丹丹 通讯员 卢远远)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