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老师,他是不是中了状元?”“不,他中的是榜眼。”9日,泉州市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惊呼和欢笑声。原来,该校正在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

“我们学校有88%以上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学生都没体验过泉州人传统过中秋节的方式。今年我们让各班老师给孩子们安排上,让他们在校园里体验一把有‘泉州味’的中秋节。”校长张江锋介绍说,希望小小“新泉州人”在校园内感受到家的温暖,尽快融入第二故乡。

飞花令、趣味博饼、学习制作月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该校30个班级的科任教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节目,充满了过节的仪式感。其中,富有闽南特色的趣味博饼是每个班级的必备节目。

各个班级里,孩子们以10人至15人为一组,将小课桌拼成大桌。桌上除了有老师提前准备的节日礼物,还有一个大海碗。学生们依次抓取碗中的6个骰子掷入碗里,随着“叮叮当当”的脆响声,老师宣布相应奖品,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感觉特别温馨。

来自河南的李诗琪同学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博饼、过有“泉州味”的中秋节。由于从小在泉州生活,她早已把这座城市当成第二故乡,希望在校园内多了解泉州的习俗和文化。

今年12岁的肖闽璇是地地道道的泉州人,在参加活动时,不少来自其他地方的同学对泉州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非常好奇,争着向她询问。肖闽璇尽可能地作出解答,但她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仍有不少盲区。她说,回家后会向父母学习,了解更多的泉州传统习俗,以后能更好地为外地同学解答疑问。

“据我们了解,不少小小‘新泉州人’的心愿就是长大能留在泉州工作和生活。”张江锋说,他也是一名“新泉州人”,来泉州工作27年,不仅熟知当地的传统习俗,还能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语。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希望能发挥学校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泉州。接下来,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还将着力提升软硬件设施,打造闽南文化墙、引入泉州特色的非遗文化,让学生们在校园内便可接触、了解闽南文化;同时,鼓励教师在课后推广闽南语,让更多学生了解、喜欢这一方言。(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施远圻)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讲述中国版“乱世佳人”的故事 越剧《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