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泉州19个项目荣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居全省前列

三项特等奖聚焦乡村幼教非遗传承影像史学

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泉州共有19个项目荣获2022年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3个项目获特等奖,7个项目获一等奖,并入围报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个项目获二等奖,取得了新的突破。

据了解,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教学成果奖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3部分。奖励等级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自2014年起,全国各省市教育厅(局)参照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方案,每2-3年评选一次省级教学成果奖。该奖项是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中含金量与级别最高的项目。

经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程序,省教育厅决定授予105项教学成果为2022年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泉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奖总数、各级奖项获奖数均位居全省前列,学段分布均衡,充分反映了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成果获得均衡优质的发展和提高。泉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部门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应用与创新、推广与辐射,各级各类学校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勇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锐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深度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成效显著。

泉州市三个项目入选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乡村振兴背景下“五导五阶”乡村幼儿教师研学体系实践探索》:作者来自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台商投资区湖东实验幼儿园、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该成果在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中,立足乡村幼儿教师的现实需求,创新了“教师主体的五导研学机制、量身订制的五阶研学体系和保证质量的课程诊改体系”。以激发专业自主发展的内生动能为核心,构建“目标导航、问题导研、反思导新、理念导行、实践导学”和“适岗—乐岗—守岗—爱岗—敬岗”的“五导五阶”专业提升研学体系。为乡村振兴政策文件的落地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有效研学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科学引领乡村幼教改革发展的作用,也为乡村园普及普惠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师资提供支持。成果辐射全国20多个地区,受益教师达3万多人次,助推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促进乡村幼儿园普惠优质发展,助力乡村实现“幼有所育”。

《“三融三进三评”闽南非遗校园活态传承模式20年探索》:作者来自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该成果的领衔人、通政中心小学校长曾凤蓉介绍,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该校充分利用泉州古城资源优势,全面探索闽南非遗保护及活态传承,形成“三融三进三评”闽南非遗校园活态传承模式,让沉睡民间、收藏在博物馆的非遗动起来、活起来、会说话,达到非遗保护传承的终极目的。同时,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种子,实现立德树人。经过20年实践探索,该校参与闽南非遗活态传承的师生、家长日趋增多,普及面渐广,师生在国家、省、市、区级获奖人数达468人次,传承氛围愈加浓厚,传承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影像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融合模式构建的10年探索与实践》:作者来自泉州市实验中学。该成果的领衔人、市实验中学校长魏献策表示,该项目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形成可供推广的教学模式。突出特点是创新影像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融合理念,创新“一体四翼”的课程模式、“1+N+2+1”的课堂模式、“RSEP”的教研模式,打破单一中学历史课程体系,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打破传统历史课堂知识单向传输的局面,通过学生的展示、探究讨论、总结升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学历史课堂;打破固态的教研模式,通过教研、展示、评价、推广,提高教师教研积极性,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经过10年的实践与总结,该成果在省内外学校实践推广,获得好评。团队成员完成省市区相关课题研究21项,发表 CN 论文48篇;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123节;编写校本课程7套,学生实践作品获奖346人次,其中1项作品收录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泉州晚报记者 曾聪虹 通讯员 何玉凤)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