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作为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具有超强的扩繁能力,又缺乏天敌,对滨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去年,泉州市全面开展互花米草清除工作。

目前,泉州市的互花米草除治已经进入管护阶段。记者从泉州市观鸟学会了解到,互花米草除治后吸引了不少鸟类前去栖息。昨日,记者跟随观鸟爱好者们前往泉州湾(石狮段)一探究竟。

泉州市除治互花米草 鸟类增多生态向好

互花米草除治后出现大片光滩,吸引鸟类前来栖息。 (丁思龙 摄)

活动范围扩大鸟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在泉州湾(石狮段),之前覆盖了大片互花米草的地方如今是一片开阔的光滩。上午10时左右,还未涨潮,岸边露出大片滩涂,许多鸟在其间觅食、活动。“去年5月份,我们来观鸟的时候,可以看到大片的互花米草,一开始还以为是红树林。”一名观鸟爱好者指着如今的大片光滩说道。

在滩涂上,几名工人手拿竹筐正慢慢往岸上走,筐里装满了刚刚拔除的互花米草。据悉,管护阶段主要是采用人工深挖的方法对小部分复发的互花米草再次进行清除。

“互花米草除治后,鸟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记录到的鸟类也变多了。通过近几个月的监测记录,明显可以看到鸟的种类和数量变多了。”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表示,鸟的翅膀往哪里飞,是衡量生态环境的尺子,通过观测鸟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明显看出互花米草除治后的成效。上个月在泉州湾记录到一群59只的白琵鹭,去年12月记录到28只黑脸琵鹭,这都是泉州湾有这两种鸟类记录以来的最多数量。当天上午,记者跟随观鸟爱好者记录到的鸟类就有23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和黑嘴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

为何互花米草除治后会吸引大量鸟类?吴轲朝分析,除治前,大片的互花米草使得鸟类无法落脚,水质与环境等也不佳,因此能够观测到的鸟类较少。互花米草除治后,扩大了鸟类活动范围,特别是觅食范围,同时也使鸟类在海水高潮位时有部分停歇处。“除治互花米草采用了深翻法,这种方法会把沙泥下的沙虫翻上来,增加鸟类的食物,从而吸引更多的鸟前来。”现场一名除治互花米草的工人补充说道。

“你看,那是‘鸟浪’!”临近离开的时候, 一名观鸟爱好者惊喜地指向不远处的天空,上百只黑腹滨鹬时而翻腾,忽而飘散,掀起一层又一层的“鸟浪”,如同沙画一般瞬息万变。吴轲朝笑着说:“如今像这样的‘鸟浪’奇观渐渐多了,不稀奇。”一名观鸟爱好者说道:“不仅如此,互花米草除治后,生态岸线景观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底栖生物增加 生态效益不断向好

那么,互花米草除治后,除了鸟类增加,还会带来哪些生态变化?

“互花米草的危害之一就是使环境的生态多样性降低。除治互花米草后,已经观察到鸟类增多,这实际上已经侧面反映了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食物网更加丰富,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修复经验。”泉州刺桐科学传播学者、泉州师范学院海洋生物系副教授邱勇介绍,互花米草除治后,滩涂中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会更加丰富,使得以此为食的动物,如常见的鱼、虾、蟹的数量相应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鸟类在这里觅食。此外,由于互花米草根系发达,其大量生长会导致海域局部的水体交换速率降低,使水体容易富营养化,进而出现藻华现象。互花米草除治后,海域水流畅通,加上红树林和微生物的吸附、分解作用,发生藻华现象的概率和程度会降低。

叶铖是一家专业从事滨海湿地修复公司的现场负责人,负责互花米草清理工程的现场技术指导。他表示,互花米草改变了滨海湿地微地形、水文条件和营养结构,造成航道堵塞。清除互花米草有利于潮汐能量正常交换,减少滩泥淤积和海漂垃圾堆积,起到疏通航道效果。此外,互花米草的除治还可以改善红树林的整体生态效益,为红树林的生长提供充足生长空间,也为本土植物,如芦苇、碱蓬、海三棱藨草等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空间。(泉州晚报记者 郭芳蓉 魏晓芳)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