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双减”部署要求,在课后服务“5+2”全覆盖、“2+N”模式深入实施的基础上,泉州市继续开展“深化整治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质效不高,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项目,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日前,泉州市教育局组织遴选了第一批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共16个,予以推广。
融入科学教育 让学生“玩中学”
每周一到周四下午4点半,是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时间,数十种特色活动广泛开展,让学生享受高质量、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其中科技创新融入课后服务,突出“玩·趣”“思·编”“创·动”特色,开设了“玩转百拼”社团、“AI编程”、“趣玩无人机”社团和“人工智能俱乐部”等,让学生“玩中学”,在游戏情境中发挥创意,体验科技魅力,提升科技素养。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石狮校区以“科技成就梦想”为办学特色,与高校科技教育团队合作,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科技课程。结合学校周边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展“走进大山屿”“走进石花膏”等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科学调查,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开展主题小组调查体验。学生利用手中的摄像机,将具有本地特色的“紫菜”“渔船”“石狮海丝三宝”“舞龙舞狮”,整理拍摄成科学影像,普及科学知识,感受家乡文化。创建乡村创客室,分年级开展社团课程,引进高校专家团队入校指导创客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邀请专家名师开展各类专题科普知识讲座、指导科技创新项目、开展校园主题科技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晋江市实验中学以科创赋能教育,对外借助毗邻科技馆的优势,向内挖掘培养师资和培育苗子,每年组织选拔有科创兴趣特长的学生作为培养教育对象,推动地理、生物、体育等学科的户外科学研训和历史等学科的科普制作。将科创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开发适合校本化的科创教育课程,开设创客教学、3D打印、激光切割、人工智能开源教学、无人机、机甲大师等系列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
南安市蓬华中心小学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校园科技节、小小发明家、变废为宝等科普活动,主动邀请科技协会、公益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表演,泉州市“启梦者”基层科普巡展走进学校。依托课后服务、乡村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教学点三个平台,开设“机器人拼装”“无人机编程”“航海模型”等科学课程,通过教学、竞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无人机社团与航模社团成为最受欢迎的科学社团,培养了一批科技小能手,曾多次参加南安市、泉州市乃至全国性比赛。
利用本土资源 弘扬“海丝文化”
泉州市晋光小学打造“一四二”特色课程,活态传承“海丝文化”。秉持“素养为本,以文化人”理念,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推进“海丝文化”与课程融合,研发“传承非遗古韵·绽放海丝风采”特色课后服务项目。开设语言类、艺术类、科技类、文体类四类社团,有“海丝小导游”“蟳埔簪花围”“妆糕人”“狮舞晋光”“数字海丝”3D打印工坊等特色课程,弘扬“海丝文化”,走出去调查、实地采风、走访,储备丰富课程资源,请进来非遗文化传承人,提高学生文化涵养和实践能力。
石狮市世茂实验小学利用与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邻的优势,开展“家门口的博物馆”学科融合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开设丝路导游、丝路美艺、丝路舞艺、丝路工艺、丝路考古等十余个社团,融合语文、美术、音乐、劳动、道法等学科元素,利用博物馆的场馆资源,精心设计实践性活动内容,近百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成果以海丝馆为基地,开展红领巾志愿小导游、博物馆写生与工艺制作展览、大型丝路穿越剧演出、考古小探险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拓宽学习路径,提升学生的文博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永春县实验小学亦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在校史馆开辟专栏,开展“走近名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杰出校友、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将军的先进事迹,感受马兰精神。定期组织五里街古街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寻访古街景点,现场体验纸织画、香道、南音、提线木偶、布袋戏等传统非遗文化魅力。利用地处白鹤拳发源地优势,以大羽村白鹤拳武馆为实践基地,把永春白鹤拳引入校园,创建白鹤拳文化长廊,编写《永春白鹤拳》校本教材,编改成适合小学生训练的白鹤拳操,组建白鹤拳社团,聘请专业教练传授拳术。
开展劳动实践 与学科相融合
鲤城区实验小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将劳动课程与社团活动互相渗透,劳动教育实践与教学学科有机融合,成立“百草园实践园”“木艺工坊”,聘请蔬菜基地专家、学生家长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多样化劳动实践,让学生成为实践基地主人,认识大自然发展规律,养成热爱劳动良好品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以“菜地”为载体,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聘请专业团队,将学校墙体附近的绿化带改造成真实菜地,开发“绿芽”红领巾科学教育实践园地,由校长统筹规划,各年段分得一块“责任田”,班级间协商合作,带领学生植种各色瓜果蔬菜,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体验科学知识的应用。开设《菜地科学家》课后服务课程,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怎样防治病虫害、维持菜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邀请家长、社区服务人员、热心人士等指导学生植种,形成校内外结合、专兼职互补、多层次搭配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在课后服务中开设的steam课程中,通过以菜地为应用场景,让学生设计各种可应用于菜地的机器人,如“播种机器人”“浇水机器人”等。
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在天台开辟种植园,种植大棚蔬菜,以班级为单位,划分种植区,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到菜园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生长。通过校内教师指导、聘请校外种植员、邀请家长志愿者教学,开展“丰收菜园”评选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乐趣。利用“最美庭院”中的“溪舟池”饲养金鱼,老师教授学生科学养殖方法,习作社团让学生做观察记录,写成作文,把科学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此外,泉州市实验小学建立“五步”管理机制,拓宽“课服”空间;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推行“五四三”课后服务模式,聚焦素养培育;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构建“3+”课后服务模式,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巧借科技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晋江市潘径中学优化利用资源,打造精品课程;南安市升级暑期课后服务“配方”等也被列入了此次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泉州晚报记者曾聪虹 通讯员潘美霖)
责任编辑:唐秀敏
- 福州发布课后服务收费标准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执行2023-03-29
- 漳州课后服务性收费标准公布2022-12-30
- 厦门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拟调整2022-12-07
- “双减”取得阶段性成果 福建381.34万学生参与课后服务2022-11-24
- 厦门:中小学幼儿园课后服务今起缴费2022-11-01
- 厦门83.5%学生参与课后服务 “十四五”新增5.6万个学位2022-10-28
- 漳州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促进教育提质增效2022-10-13
- 福建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课后服务“关爱行动”升级2022-09-19
- 漳州今年年底课后服务“2+N”全覆盖2022-09-07
- 泉州今年年底课后服务“2+N”模式全覆盖2022-09-01
-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建省首届开海文化季在泉州启动 两千多艘渔2023-09-15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