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省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行动。20年来,“千万工程”造美于乡村、造福于乡民、造梦于乡土,率先揭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探索。

近年来,泉州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发挥泉州民营经济大市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率先探索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做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海丝侨乡,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耕耘山海间

写好大农业“土特产”文章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泉州依山面海,从偏远山村到滨海渔村,资源禀赋各有所长。近年来,各地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大农业资源,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山海农业欣欣向荣。

惠安县在全省率先探索“胡萝卜—旱作水稻”轮作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尝试并推广旱地无水机插秧新栽培技术,让“从来没种出过水稻”的沿海旱坡地,成了新的“米粮仓”。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试点推广水稻旱作4000亩,明年计划突破1.2万亩。

守稳、充盈群众“米袋子”的同时,我市立足山海资源实际,做足“土特产”文章,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今年,全市在建农业项目154个,策划生成食品饮料和农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113个,“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加快形成。

“德化粮仓”上涌镇,拥有优质稻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生态立体农业基地5000多亩,重点打造“上涌大米”品牌,推进德化梨、蓝莓、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农业采摘体验等新业态。近日,上涌镇通过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为德化县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示范项目——涌溪田园风光项目,增添一张国字号招牌。

“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是今年我市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探索全流域连片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以县域内重点流域为轴线,以美丽河道建设为依托,以美丽田园建设为重点,以美丽村庄建设为延伸,以美丽经济转化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建设10个示范项目,涉及流域106.1公里,覆盖耕地4.77万亩,流经村庄65个。

目光转向海洋,今年泉州首次引种“海水稻”,平均亩产湿重均达900多斤,耐盐碱种植成效显著,将为泉州提高粮食产量,综合利用盐碱地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新路子。自全省首届开海文化季启动仪式8月在石狮祥芝镇举办以来,大批渔船陆续回到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新建成投用的卸渔廊道里,渔民装卸渔获、整理、配送,一片繁忙。一批现代化渔港重点项目、海上牧场与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项目、渔业结构优化调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带动上半年海水养殖增速全省第一。

共建家乡美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侨乡“底色”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泉州始终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今年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十三大行动中,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乡村生态保护行动四大行动将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与此同时,我市继续开展“五个美丽”建设,试点推进传统侨村保护开发,启动“乡贤钥匙工程”,创新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泉籍侨亲、异地泉商等广大乡贤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侨乡“底色”。

南安水头镇朴一村是著名侨领吕振万的故乡,旅居海外侨亲达3000多人。近年来,村两委创新推出证明产权的“地票”,带动300多户村民无偿拆除破旧房屋。侨亲听闻此事,也主动捐地捐款支持旧村改造。村民还将新建或翻建房屋主动退让道路空间写进村规民约,并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如今,朴一村一改道路狭窄、遇雨就涝、环境脏乱的旧貌,成为路畅景美、和谐宜居的“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2015年,安溪县经兜村的孙开明带着对家乡的拳拳深情,毅然回乡担任“村官”,从一名“在外乡贤”变成“领头雁”。7年来,经兜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入约1亿元进行河道整治、道路白改黑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筹建乡村记忆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涵养乡风文明;创建初心公园、“党建+”邻里中心等,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迈向共富路

联农带农共享发展共创美好

乡村振兴总要求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村企合作、村村抱团、联村带农……全市不断摸索共享共富发展途径,让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放大资源优势,成立“强村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庭院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凭借家庭古法酿醋技艺,永春县岵山镇铺下村村集体牵头组建福祥醋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五道醋业负责运营,成功探索“组织引领+公司带动+技术能人+农户共享”的“醋村”发展模式。当前,铺下村已被列入永春县培育发展庭院经济重点村之一,由醋企提供原材料,技术能手指导村民在庭院酿造生产。目前全村酿醋人家已由8户发展到150户,其中庭院经济示范户10户,今年全村醋产量预计可达500吨以上。家家户户的醋缸,成为强村富民的“聚宝盆”。

发挥“联”字效应,深化跨村联带、联片带富、产业化联合,壮大乡村共富产业——

今年,泉州市积极引导“五好”乡镇发展乡村共富产业,统筹安排奖补资金900万元,扶持18个乡镇实施乡村共富产业项目,预计可带动辖区70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30万元。如,泉港界山推动先进村东张村与薄弱村玉山村组建联村党总支,通过项目联推、产业联动、资源联享等方式,扶持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经营业等,带动玉山村连续两年村财收入超50万元。

今后,各地共富共享的实践,将得到更有力、更专业的支持。新成立的泉州市乡村振兴集团将发挥主力、龙头作用,聚焦耕地保护建设、“三农”短板弱项,探索新机制,培育新业态,共同推动泉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要有龙头带动,更离不开人才支撑。我市持续实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服务工程、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工程,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乡村工匠”,评选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全省率先推行农村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贷款贴息,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良好的乡村干事创业环境,吸引了原是大学老师的康勇坤回到惠安小岞创办企业,传承传统鱼露制作工艺,打响“惠岞”三角鱼露品牌。

奔赴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泉州坚持守住不发生返贫致贫底线,不让任何一人掉队。运用“1338”监测机制,累计完成疑似对象走访核查7977户次,探索设立“防贫保”等金融保险产品,对突发性困难户提供应急救助,确保全市不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充满希望的广阔天地间,泉州将继续作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课题,书写新的精彩故事。 (泉州晚报记者 陈凌鹭 通讯员 黄宏波 高荣超)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