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2023年泉州市港口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0%,未来将——

“发展成为与泉州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港口”

港口是泉州向海图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去年8月,泉州市成立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

“下决心,破瓶颈,奋力抓好港口经济发展。”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指挥长蔡天守表示,指挥部成立8个月来,干部拼劲十足,破解瓶颈难题,在机制运行、政策要素、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彰显出有力的经济脉动——2023年,泉州市港口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0%,新增5条外贸集装箱航线、2条外贸内支线,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增长10.9%,水路运力突破500万载重吨大关,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8.1%,进一步优化港口发展空间,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2023年泉州市港口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0%

石湖港区码头施工忙 (指挥部 供图)

抓统筹调度

港口建设发展工作提质增效

13场专题调度、现场办公会、一线调度,5份会议纪要、8份工作交办单,40余项调度具体事项……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的统筹调度下,机制快速搭建,泉州市港口的泊位建设、运营管理、资金政策、口岸通关等各方面工作,以“满弓”姿态前进,港口建设发展工作提质增效。

如何将港口、产业、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布局?这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指挥部在摸清“家底”后,先后组织前往宁波舟山港、连云港、日照港考察学习港口发展经验。回泉后,开展提升港口口岸通关效率、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临港经济、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物流需求及发展对策等多项专题调研、专项研究,编制《泉州港泉州湾港区后渚作业区功能调整专项规划》。目前,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在编制。“泉州市港口将以港口建设、运营、管理为核心,推动航运、产业、城市、集疏运、口岸通关协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与泉州经济体量、未来发展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港口。”蔡天守说。

能为港口“夯基筑垒”的要素保障也尤为重要。指挥部紧抓泉州市获得全国首个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试点城市契机,加快历史围填海存量资源盘活利用;推动石井作业区18—19#泊位列入上位规划突破用海限制问题,还累计向上争取专项债券、补链强链等港航资金3.6亿元。

抓项目建设

完工9个泊位 集疏运体系愈发完善

项目于港口而言,犹如一粒粒种子,向上生长,将为泉州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不管是在繁忙的集装箱码头,还是正在快马加鞭的泊位施工,都能聆听到砥砺奋进的声音。

去年至今,指挥部握指成拳,全力推动肖厝作业区18ABC#泊位工程、围头湾石井航道二期工程等16个在建项目建设,其中,完工锦尚作业区4#泊位扩建、石湖作业区5—6#泊位二期陆域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石井作业区11—12#泊位等3个项目。

持续优化集疏运体系,全面推进兴泉铁路黄塘货运站接线工程等7个货运枢纽集疏运公路建设,更新完成一批多式联运设备,完工并通车斗尾至S312线拓宽改造工程,建成国道228线台商海湾大道,推动湄北支线经肖厝作业区接兴泉项目获列交通部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项目。

抓运营管理

未来3年预计引入 船舶运力超70万载重吨

3月18日“圣进”轮缓缓驶进泉州港,标志着泉州—越南外贸集装箱航线正式启航。这是今年以来泉州港新增的第2条外贸集装箱航线。

航线拓展持续发力。蔡天守说,此前,泉州港已拓展到圣彼得堡和中东的航线,还新增5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指挥部不遗余力,延续泉金客运航线发展政策,正式投用石井口岸联检大楼改扩建工程;推动泉金客运航线时隔三年后复航,累计运营224个航次,运载旅客10830人次。

市场开发亦稳步推进。指挥部推动市政府出台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扶持政策,引导本地货源回流,支持巩固和发展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提升运量。市政府出台全市首部惠及航运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至今已举办4场船东工作会,发挥泉籍船东优势,强化“以商招商”,预计未来3年引入船舶运力超70万载重吨。

泉州船厂重新启用。指挥部积极向上沟通协调泉州船厂历史围填海、新增用海、土地海域权属重叠等问题,推动泉州船厂成功恢复船舶修造业务,“向阳红03号”科考船、“海洋石油691”轮、“长胜5000”轮等船舶相继入港维修。此举将为泉州打造向海发展“蓝色”新引擎奠定基础。

能源保障能力增强。斗尾港区启用全省首个公用型原油保税仓库,首批14.2万吨进口保税原油卸入中化20万立方米的保税储罐;拓展甲醇“通存通兑”业务,实现国内跨库区存取甲醇等货物,公共仓储企业生产大幅增长,储罐出租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肖厝港区鲤鱼尾作业区4号泊位通过省级口岸开放验收,具备靠泊外贸船只的必要条件,有力缓解湄洲湾大型公用液化烃类泊位短缺问题。

抓营商环境

扩大口岸开放 提升通关便利

营商环境“软实力”,是港口发展的“硬支撑”。指挥部深谙此道,多措并举抓营商环境。

持续扩大口岸对外开放。锦尚作业区扩大对外开放于今年1月通过国家级验收,外走马埭1—8#石化泊位和斗尾作业区7#泊位新增作业点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国际船燃供应业务。

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推行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举措,为企业节省费用1500余万元;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改革模式;推广应用“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出境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等业务改革便利措施,持续巩固通关时效;落实企业问题清零机制,2023年共减免货物港务费、降低引航费5200余万元。

持续提高码头靠泊效能。湄洲湾南岸片区落地VLCC“一潮两靠”,锦尚作业区1—4#泊位开展组合靠泊论证,石湖作业区实现“八船同靠”作业,集装箱装卸创下7025标箱的单日新记录。此外,2023年安全引领船舶1937艘次,泉州港夜间引航比例近五成。

当前,泉州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蔡天守说,下一步,指挥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争先争优争效的干劲,积极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聚焦港口能力提升,围绕“泊位升档、航道扩容、航线拓展、通关提速”,加快推进港口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港区功能差异化布局,提高重点港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和重要专项,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吴丽娇 通讯员 林燕 赖炳超)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