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11月11日-12日,“福建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泉州,深入了解惠安县黄塘镇、紫山镇和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两个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地调研走马埭全域整治项目现场,了解地方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造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泉州全域土地整治: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双赢实践

“政企银”合力+农文旅融合共创乡村振兴新思路 

“黄塘—紫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通过规模化的连片整治建设,在盘活当地闲置劳动力的同时,打造出生态农业产业链,展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给群众带来收益。”惠安县自然资源局地籍股负责人刘泽伟表示。

“三城一水六分田” 的惠安,曾因农村土地权属分割,耕地碎片化问题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2亩,抛荒和非粮化现象严重。2022年9月,国务院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后,惠安黄塘 - 紫山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应运而生。

泉州全域土地整治: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双赢实践

2023年9月,在省自然资源厅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支持下,惠安启动该项目,以全民 “共治共享” 为理念创新 “政企银” 合作模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黄塘溪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工验收,涵盖田间路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二期项目包括黄塘溪安全水系建设(二期)、田园风光建设等内容,建成后,黄塘溪沿线将成为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传承、游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据了解,自试点工作开展,农发行提供 3.8 亿元授信资金支持,“农企+村集体+农户” 集约流转土地模式落地,10万亩林地、1.5万亩农田完成流转。

如今,黄塘溪两侧已初步形成4个 “千亩方” 现代农业示范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现,乡村生态秀美、农民富足。

新型业态联合运营,共同打造农业综合片区品牌

“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位于晋江中心市区,地处九十九溪流域下游,为池店、磁灶、梅岭和西园四个镇街的接壤区域,总规划面积10855亩,具有区位优越、水资源丰富、生态优质等特性,是一片“城、村、山、水、田”交织区域,也是自然田园生态系统与典型闽南风格村落共存区域。

过去,这里耕地破碎分散,耕地抛荒及非粮化现象严峻,村庄建设用地利用低效,道路水系不畅,每逢梅雨季节该区域都是市中心的洼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如今,这里逐渐成为晋江“会呼吸”的城市“绿肺”,越来越多的鸟类来这里“打卡”“安家”。大片农田的附近,农场餐厅、精品民宿、公益展厅和马蹄饮品店等已建成或正在改造中的“闽南红”与“稻田绿”相映成趣。

“依托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政策,晋江在实现“小田”变“大田”的基础上,创新了耕地保护模式,通过对低效建设用地的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以及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家园。”晋江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专班科员黄麟表示。

据悉,该项目通过整理约350个耕地碎片化图斑,促使耕地集中连片,农田有效耕作面积从4535亩大幅增加至6200多亩,新增耕地达218亩。此外,还腾挪出203亩闲置低效建设土地用于复垦、道路和集合住宅等项目,让建设用地更加集中高效。

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该项目积极培育“农业+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型业态,采用“国企+社会主体”联合运营模式,共同打造农业综合片区品牌,发展涵盖智慧农业、农田观光、作物采摘、农耕体验等多种业态的模式,激活三产融合发展。

田洋九九运营公司王小娇称,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作为晋江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坚持运营思维,为运营公司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公司将抓住机遇,通过践行“三生三产三农”的和谐共生,实现“三让”目标,与政府携手推动乡村振兴,将企业发展成果融入乡村建设。

持续推进连片良田改造,打造东南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从平整土地、划定为耕地保护区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万亩粮食现代农业示范片,到启动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探索“政策倾斜、政府启动、龙头带路、农户参与”共同参与模式及“政企合作、群众参与、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再到启动1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工作……原来是一片海滩的走马埭,经过世代围垦、耕耘、整治,逐渐发展成为连片万亩的良田。

从1958年,晋江专区号召所属各县平整土地,惠安县积极响应至今,走马埭一步步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将走马埭建成土地高产、品种优良、经营集约,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省级现代高优农业示范片和粮食自给工程示范片。

据了解,在启动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期间,惠安县首期投入550万元进行片区内1750亩的水利排灌系统、田间机耕道路、林网和电气化设施建设,把首期庄上示范片建成为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首期工程引入中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建设,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租赁的方式把农民手中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进行平整和土壤改良。同时,联合专业种植大户建立合作农场并指导农场建设,将农民招聘为公司员工,在地租收入的基础上增加工资收入。

建设后,年亩产值由1300元提高到13000元,是建设前的10倍;粮食单产450公斤提高到520公斤;片区内农民通过出租耕地和参与基地生产年收入360万元,增收2.6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期工程由大明集团公司与惠安县政府签约开发,惠安县投入430万元对片区内1702亩耕地进行水利排灌系统、机耕道路和田间林网建设;大明集团公司投资600万美元,新建日处理10万公斤蔬菜的加工厂和占地30亩容量12000吨的农产品保鲜库。还投资200多万元,引进以色列喷灌、微滴灌系统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温室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最终建成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较高生产能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四期工程集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粮食自给工程项目资金以及镇、村和群众自筹资金730万元,开展水利排灌系统、机耕道路建设和地下管灌建设。通过引入超大、中绿、大清等公司和组织乡村集体、种植大户,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开发机制,建立500亩芦笋出口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超大生物有机肥、植物生长剂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走马埭片区又启动1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的耕作条件。惠安文旅集团作为实施主体,整体流转了农户耕地,流转租金比之前提供10%,流转土地未来将种植若干特色水稻品种,并结合科技温室、展示中心等,形成集科技农业技术研发、展示交流、试验示范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农业示范片区。

久久为功的农田建设,为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示范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惠安获批设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018年成功创建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惠安又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获得7000万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

责任编辑:易初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年终盘点:过去这一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