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信用卡诈骗,经过去年年底的“野蛮生长”,如今“自成一派”,与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两大骗术三足鼎立;最新统计的“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商品交易”诈骗数量最多,位列榜首,而原本不在排行榜里面的“兑换积分”,如今后来居上……

昨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发布成立9个月以来的反诈骗“大数据”,揭秘最新诈骗动态。本报独家解读这些“大数据”,让市民们看清骗子在玩什么花样,也提醒市民们哪些人群最容易“中招”受骗,让市民们做到知己知彼,提高反诈骗意识。

哪种骗术上当的人最多?

“商品交易”:平均每月报案两百多起

在此次统计中,市反诈骗中心对数十种骗术进行了排名,列出“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

从“十大骗术排行榜”看,位于排行榜“首位”的是商品交易。9个多月时间,商品交易诈骗报警数量达到了1867起,平均每个月200多起,一天超过6起。

跟去年8月中旬发布的大数据相比,排行榜还出现了一些“微调”,原本上榜的“中奖诈骗”,如今已经被“兑换积分”所替代,“兑换积分”发案数达到了595起,尤其是去年年底开始,迅猛发展。

一名反诈骗民警告诉记者,随着反诈骗的宣传到位,市民防诈骗意识提高,一些如“中奖”等老套骗术,正在退出“市场”,不过,新骗术的层出不穷,也将反诈骗工作推向新挑战。

哪种骗术骗钱最狠?

“冒充查案”:九个月总涉案额近两千万元

除了统计出“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市反诈骗中心“大数据”还分析出了最“捞金”的五大骗术排行榜。换句话说,这些骗术最容易圈走市民的钱,尤其是大额钱款,市民们尤其要小心了。

看了这个排行榜,很多人不相信:老掉牙的“冒充查案”诈骗,也就是假扮公检法办案的诈骗,竟然排在第一位,是“捞金”之最,496起案件,涉案达到1982.3万元,平均下来,几乎单起就 骗走近4万元。

为什么会这样?应该不少人惊讶。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冒充公检法、以涉案为名的诈骗中,以验资为由、将卡上的钱转到“安全账户”的那一个环节最要命,可将受害者账户上的钱全部“血洗”干净。

在一般人看来,“冒充QQ好友”诈骗,经常以朋友急用借钱为由,顶多被骗个几百上千元,为何会排在“捞金”之列呢?反诈骗民警介绍,“冒充QQ好友”诈骗包括冒充老板在QQ上诈骗,它的针对性就明确,经常选择手握“财权”的公司财务人员,以去年8月31日、市反诈骗中心成功拦截415万元为例,受害者就是一名公司财务人员,骗子冒充的就是公司老板。

尽管骗子会“捞金”,但市反诈骗中心“紧急止付”同样效果显著。数据显示,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为市民抢回3462.5万元。

哪些人最容易受骗?

白领受骗多与网购有关 学生常栽在刷信誉上

说完哪些骗术最“捞金”,再来看看哪些人最容易受骗?市反诈骗中心以“十大骗术排行榜”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最易被骗的集中在公司职员、无业、学生、个体户、工人五类职业上。

公司职员,大多人的印象是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为何成了受骗“重灾区”?反诈骗中心民警分析,公司职员收入相对稳定,也是网络购物的主体,机票改签、冒充淘宝客服等“网络诈骗”,他们首当其冲。此外,公司职员还包括财务、经理等,财务手上掌握着公司资金周转大权,很多骗子冒充领导,中招的人不少。为此,厦门警方持续组织反诈骗宣传进企业、公司的系列活动,提高此类人群的防骗意识,同时要求公司银行账号要同时绑定财务,经理多人,确保被骗能够及时发现和报警,为挽回损失争取有利条件。

公司职员之后,就是无业和个体户,他们交叉出现在最容易被骗人群的第二位上。反诈骗中心民警说,这两类人被骗的类型大多在信用卡诈骗上,因为他们希望提高额度套现,或者生活救急,或者生意资金周转。

最后一类,就是学生,这个群体成为兼职刷信誉,商品交易中的主要受骗群体。“学生有兼职、网购需求,而判断辨别能力相对不足。”反诈骗中心民警分析。

诈骗“三大门派”

厦门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 “兑换积分”诈骗数猛增

网络诈骗居首

信用卡诈骗暴涨

电信诈骗被反超

通过大数据分析,昨日,市反诈骗中心提供一份材料显示,从去年7月到今年4月15日,全市共接到网络电信虚假信息诈骗案件10552起,也就在4月初,市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接案数量首次突破万起。

相比之前市反诈骗中心统计数据,出现两大变化——首先,网络诈骗经过去年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电信诈骗,牢牢位居诈骗“三大门派”之首。此外,原本算在电信诈骗中的信用卡诈骗,在去年年底暴涨,如今“自成一派”,成为虚假信息诈骗“三大门派”之一,并且占比已经超过了电信诈骗。

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

厦门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 “兑换积分”诈骗数猛增

骗钱最狠的五大骗术

厦门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 “兑换积分”诈骗数猛增

1、冒充查案

1982.3万元

2、商品交易

1261.1万元

3、冒充客服

1227.4万元

4、冒充QQ好友

1185.8万元

5、兼职刷信誉

780.5万元

【解密】

骗子的工具

“一卡双号”号码

任意虚拟各地号码

在之前本报报道中,已经多次揭秘诈骗工具新变化,其中包括:171号段诈骗电话出现,第三方支付升温等。最近,市反诈骗中心又发现这种新变化——诈骗嫌疑人使用“电信一卡双号”进行诈骗。

开通使用便捷、不易受监管,“一卡双号”业务正迅速成为骗子作案工具中的“新宠”。今年以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共发现147个“一卡双号”号码被用于“冒充领导”诈骗。

那么,什么是“一卡双号”,骗子又是如何操作的呢?反诈骗民警首次对外揭秘。

原来,这种电信手机卡只需上传“购买者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等信息,就可通过“实名制登记”审核,在网上购买。收到手机卡后,诈骗嫌疑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开通“一卡双号”服务。开通这项服务后,主号持有者可将虚拟号设置成全国任意地区的“本地号码”,而且每月可以更换一次,无需提供任何身份证明。以3月3日为例,邵先生被假冒的单位处长诈骗走1.8万元。经警方核查,骗子正是使用电信一卡双号,主号为广东清远号码,虚拟号为厦门的。

针对这段出现的“一卡双号”诈骗新变化,市反诈骗中心也将联合通信部门,提出打击对策。

诈骗时间段

多集中在

10:00-12:00

14:00-20:00

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市反诈骗中心还分析出了诈骗嫌疑人的工作“时间表”。一年当中,诈骗高峰往往出现在春节前后,骗子也利用年底“抢年”,疯狂作案。而到了三四月份,警情有所回落,骗子可能打算“歇歇脚”,盘点一下上个季度的“收入”。

而分析诈骗案件的高发时段,纵观骗子一天的作案轨迹,发现骗子的上班时间一般集中在上午10点-12点,下午2点-晚上8点。骗子也很“敬业”,除了在正常人每天的活跃期坚守岗位外,还会额外“加班”,为自己“创收”。

责任编辑:黄小群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