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回顾:医务人员猝死颇发

近几年,全国医务人员猝死事件颇发,以下数据来自网络不完全统计:

2011年11月8日 福州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林医生心脏病猝死,35岁。

2012年11月23日安徽省立医院骨科王姚斐医生猝死,35岁。

2013年07月05日,南京中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毛翠华,猝死,50岁。

2014年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55岁。

2014年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丁易突发心脏病去世,48岁。

2014年9月20日,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路阳猝死,48岁。

2015年4月13日,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李大连医生猝死,48岁。

2015年7月8日,中日医院ICU医生宋韩明猝死,31岁。

近些年医生猝死事件频发,工作压力过大,过劳是重要原因。

为何中国医生如此劳累?

听闻厦门中山医院接连两天两位医生猝死的事件,作为同行,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彭峰很悲痛。他表示,目前医生的压力普遍都很大,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很多医生都是满负荷工作,因此,医生这群本是最了解健康的人群,却常常过着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压力大、长期熬夜,当量变达到质变时,猝死事件就很悲剧地发生了。很多人认为医生只要看看病就好了,但事实上,医生真的很累,临床、科研、培训、患者满意度...... 医生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医生解决了大多数人的看病难问题,付出的代价却是医生群体的常年高负荷运转。

如今媒体都在歌颂医生的辛苦付出,其实作为一名医生,彭峰认为比掌声更重要的其实是给医生足量的休息,如果连生命都失去了,医生再好又有何用?而培养王昭医生、尹小文医生这样的科室骨干,需要花费诸多的精力和心力,这些医生的离去,不但对家庭是一个沉重打击,对患者乃至社会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医生的工作强度其实和目前的医疗体制有一定关系,患者都想往大医院跑,医生只能不断增加工作量。我希望国家医改能真正解决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让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让大医院的医生能将更多的精力关注到危急重病人的抢救中。”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巅峰盛典 星光璀璨!昇腾AI创新大赛202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