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日举行 厦大两教授获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白敏冬(中)、第二完成人张芝涛、第三完成人黄凌风(右)。

昨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厦门大学白敏冬教授(第一完成人)“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海洋有害生物的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另外,厦门大学刘刚教授作为第六完成人参与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白敏冬教授:获奖项目在厦门9家水厂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中国5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之一,代表着“中国国家技术发明”的最高荣誉。国家技术发明奖主要用于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前所未有的、先进的、经过实践证明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科技新成就的科技人员。

据了解,白敏冬教授的该项获奖成果在厦门的高殿水厂、翔安水厂、杏林水厂等9家饮用水厂推广应用,具有快速杀死高藻、矿化藻毒素和致嗅物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低成本处理高藻饮用水的特点,实现城市安全供水,为我国高藻水源地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提供成功的范例。

白敏冬教授是厦门大学引进人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国家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20余项荣誉称号。1998年以来,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10多项,发现了大气压下持续微辉光放电的新科学现象,首创了大气压强电离放电规模高效制备羟基自由基的新方法。

据了解,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海洋有害生物技术,攻克了两大环境灾害:一是规模化杀灭有害藻华,如海洋入侵生物及赤潮藻、流域湖库高藻水华;二是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彻底无害化,如氧化降解抗生素、藻毒素、三致物质、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等。

刘刚教授:成果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新依据

厦门大学刘刚教授作为第六完成人参与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的瓶颈问题,应用新材料、新设计和新方法,成功研制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分子探针,实现干细胞标记和在体示踪,并应用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开发功能影像关键技术,构建基于临床疾病的功能影像大数据库,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价体系提供新的客观依据。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