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50、40、30、20年前,我们曾这样过春节

我们的青春不迷惘

●老撷

人一辈子,最难忘的其实只有两个阶段,一个是童年,一个是青春期。我们的童年还没过够,一年初中没上完就当农民去了。这张照片拍摄于我们上山下乡一年后的1970年春节(后排右四为作者),尽管照片已有些模糊,却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年春节,从小一起上学、一起打闹的我们,挨家挨户给长辈们拜年后,最后到郑珠珠(前排左一)家集中。

郑珠珠家是归侨。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华侨很多,其中一些华侨告别居住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响应号召漂洋过海回来建设祖国。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回国问题,特地从苏联租了一艘大船,船可坐几千人。归侨还带了很多的家当:单车、床、衣柜等。珠珠的父亲郑叔叔从海外带回来的一台相机,是让我们这群人最羡慕的玩意儿。

我们这群小伙伴的父辈在当时都已被停职,善良的郑叔叔与慈祥的叶阿姨因是归侨,家境在当时相对好些,对我们充满怜爱之情。春节一看到这群孩子们,就将当时很稀罕却是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我们,泡咖啡,取饼干,递糖果。我们这群正在长身子骨的半大小子们感动得连声道谢。

我们这群人大都多才多艺,买不起乐器,用吃过的铁皮罐头圆筒自制二胡也能拉得有板有眼。叶阿姨当时在百货公司的乐器柜台就职,三把练习小提琴刚到货,小伙伴们一核计,决定买下,自娱自乐。记忆中一把大概要40元钱,我和大哥用一年生产队分红的钱还不够,母亲为我们支付了余款。

因为父辈的遭遇,我们的青春有几分迷惘。记得那次郑叔叔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枝草,一点露”,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挥霍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说以后的一个偶然,也许就能改变你们自己的命运。

那天,他陪着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因为有了郑叔叔的一席话,我们不再迷惘。

多少年过去了,对郑叔叔的话我还记忆犹新。我们的青春走得太着急,似乎在那一瞬间就消逝了,但我们不断拼命在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尽管一路磕磕碰碰,所幸我们都能在风雨中挺身走过,到如今一路欢歌在夕阳的余晖里。

50、40、30、20年前,我们曾这样过春节

帐篷里的别样春节

●吴跃建

在我的人生路上,有许多过年的老照片,只有这张在演习通信分队帐篷前留影的泛黄的军旅老照片(上图),让我真正难忘,看到它时,内心里时常涌起一种自豪感。

1996年春节前,台海局势紧张。我部奉命参加陆海空联合演习,驻扎在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岛上。“前指”的通信枢纽,开设在海岛的帐篷里。由于远离大陆和居民区,加上各种军用电台的干扰,连队带去的电视机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除夕之夜,风雨交加,夜色如漆,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解决新战士想家的问题,作为团副政委的我,把除掉站岗、值班外的 30多名官兵集合在一个帐篷里,组织一场“祖国在我心中”征联比赛。不到一会儿,帐篷内挂满了“故乡亲朋笑语阵阵贺新年,军中男儿目光炯炯守海疆”、“为人民服务,向祖国效忠”、“军魂安社稷,士气镇海疆”等。虽然有些春联不太押韵,但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了最为朴实而深刻的报国情怀。

到了看“春晚”的时间,当我取出收音机,宣布“看”春节晚会时,官兵们欢呼雀跃。风声、雨声、浪涛声轮番袭击着绿色的帐篷,但战士们“看”得格外认真。随着晚会的进行,战士们时而屏息静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低声轻唱。当主持人介绍到“模范团长李国安”时,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唱起:“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当收音机里传来“给解放军指战员拜年”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起立,“刷”地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 ,帐篷里响起了铿锵的誓言:“请祖国人民放心……”

朋友,2017年春节即将来临。当你们家人团聚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时候 ,是否想到还有多少远离家乡的军人在持枪站岗 ?是否听到了军人的心声 :“我们因为热爱 ,才选择了别离;因为别离,才读懂了珍惜;因为珍惜,才更爱边防的寂寞和风雨 ……”

责任编辑:杨林宇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百年诗书谱华章——怀念恩师赵玉林先生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