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原标题:厦门率先全省完成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整改 鱼虾回归河道活了

厦门率先全省完成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整改 鱼虾回归河道活了

紫云岭水电站落实生态下泄流量后,河道重现潺潺流水。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本组文/图 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陈圣春)11月13日,翔安新圩镇紫云岭水电站上游,溪水潺潺流动,撞击在石头上,叮咚作响,迸发出生态之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率先全省完成包括紫云岭水电站在内的49座水电站生态流量整改工作,比省里确定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半,在促进电站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走在了前列。

生态优先 从“滴水不漏”到24小时放水

紫云岭水电站位于新圩镇流域,属晋江支流,投产于2003年,开发方式为引水式,引水长度2.4公里。曾经,为了尽可能多地发电,水电站把上游的水基本都引走了,导致约1公里的河道水流量急剧减少,甚至脱水干涸,由此造成河道生态失衡,鱼虾等生物基本绝迹。类似问题,在不少小水电站都存在。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产生矛盾时,“生态优先”成为必然选择。紫云岭水电站的改造就体现了“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改造过程中,水电站业主积极配合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工作,2017年12月底前,即完成了生态下泄流量核定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生态下泄流量泄放设施的安装。这意味着,曾经被水电站拦走的水,重新奔涌在河道上。

位于翔安大帽山农场的溪美水库,曾经也以发电为主,导致下游“滴水不漏”,约1公里河道出现脱流现象。而如今,经过整改后,水库实现了24小时下泄,最小生态下泄流量为0.027立方米/秒。有了源头活水后,微生物、鱼虾等回归,河道也因此活了过来。

立行立改“一站一策”推进提前完成整改

我市现有水电站49座,这些水电站位于同安区莲花镇、汀溪镇和翔安区新圩镇山区。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对水电开发造成减水断流问题提出督察意见,我市高度重视水电站生态流量整改。市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移交问题的整改工作,对水电站落实生态流量再次提出明确要求。市、区水利部门对照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意见,立行立改,马上就办,提前完成下泄流量核定工作和“一站一策”整改方案,有序有效推进小水电站整改工作,比省里确定的时间提前两年半。

整改过程中,也不是“一刀切”。我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推进整改工作,可通过生态改造的水电站,则改造下泄设施,共有31座完成改造。确实无法落实生态下泄流量且没有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水电站,引导和鼓励水电站分批有序退出,共关停和退出了11座。对于以供水和灌溉为主的水电站,优先保障供水和灌溉,暂不列入生态流量考核,这类型的共有7座。

为了便于监管,相关单位还在水电站建立下泄流量自动测报和远程传输系统,对水电站的最小下泄流量进行监控,时时掌握流域下泄流量变化情况,保证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背景

最小生态流量

水电站的最小生态流量是指为满足维持区域河道的生态用水需求,在建设及运行中必须保证的下泄最低流量。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