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百“厦门牧羊人”澳洲漂流记 今解密这段历史幕后细节
在各方努力下建成的“厦门牧羊人”纪念碑。
碑上用繁体字刻写着《静夜思》。
唯一保留下来的“牧羊人”墓碑。
170年前
-他们乘船漂过近万公里,
来到澳大利亚
-他们带去传统农业技术,
还放牧45万只羊
170年后
-当地不同肤色的人们合力为他们落成纪念碑
-碑座朝向厦门,碑上刻着《静夜思》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文/记者 兰京(图由受访者提供))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有一个为“厦门牧羊人”而立的纪念碑,3月30日落成。厦门,一个海港城市怎么会有牧羊人,他们为何远渡重洋去放牧?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本报联系上相关人士,独家解密这个纪念碑落成的幕后,钩沉与“厦门牧羊人”有关的历史细节,一起缅怀这批远渡澳洲的先行拓荒者。
“厦门牧羊人”故事用英文刻在纪念碑上
从厦门到布里斯班,坐飞机要11.5个小时——近万公里航程,在170年前则是至少1个月的海上煎熬。1850年前后,300个厦门人为生计踏上了这样的征程。他们由澳大利亚悉尼来到“河流之城”布里斯班,成为契约牧羊人——拓荒、放牧超过45万只绵羊——这300个人也因此被称为“厦门牧羊人”。
3月30日下午4点,一场专门为他们而设计的纪念碑落成仪式,在仅有2500人的圣乔治小镇举行,吸引了圣乔治市长和副市长、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馆官员、澳洲国会议员及有关昆士兰州华人社团代表和各界民众一百多人参加。
“厦门牧羊人”的故事也用英文刻在了纪念碑上。碑文仅8行小字,却将他们对澳洲的贡献定格——“厦门牧羊人”是布里斯班发展历史的见证者。
带去传统农业技术养了超过45万只绵羊
据《人民网》等媒体公开资料显示,1839年以前,布里斯班还是蛮荒之地,被新南威尔士殖民者当作流放营地,建立澳洲最大的殖民地监狱。1845年,开荒者在巴尔库河上流发现新土地——昆士兰中部富饶的牧场Beylando。牧民带着牲畜来到这里,使这里更多地方成为牧场。这批来自厦门的牧羊人,就在这个时期到来。
据澳洲当地华文刊物《华商汽车天地》报道,他们由新南威尔士州一路向北,到达昆士兰州南部,签了五年契约,作为牧羊人和工人定居下来。除了放牧绵羊,这些“厦门牧羊人”还曾帮助开发达令丘陵。
而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正是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优良条件——澳大利亚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他们将传统技术运用到灌溉和农作物生产方面,非常值得认可。”昆士兰州州长安娜斯塔西娅·帕拉兹祖克女士高度评价,“他们为我们今天昆士兰的多元文化播下了第一粒种子”。
纪念碑筹备了两年得到澳方各界的支持
五年合约完成后,这些旅居他乡的人,并没能赚到足够的金钱返回故乡。他们有的早早离世,长眠于此——圣乔治的一片无名墓地。
20世纪70年代,一场大火将原本的原始木质墓碑烧毁。圣乔治华人纪念碑委员会主席孙健介绍,两年多前,在当地出生长大的联邦国会议员葛兰姆提议下,他们举办了纪念碑的各类筹款活动和设计大赛,得到了包括华人、白人、土著等不同肤色种族在内的上百名爱心人士捐助,更得到澳洲联邦政府总理和昆士兰州政府及布里斯班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一幅由圣乔治高中生所作的水彩画,被设计为纪念碑图案——中澳两国国旗各在画作一侧,一座小桥链接两国的交往,一边的澳洲土著举手欢迎另一边的华人远道而来。
去年,这座为“厦门牧羊人”而立的纪念碑建成完工。孙健介绍,纪念碑长2.0米,宽1.6米,高1.3米,基座向北,寓意逝者的家乡在北方——中国厦门,还镌刻着一首《静夜思》,希望把逝者和故乡永远紧紧相连。“希望此举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华人的贡献,凝聚在澳华人民族心。”
揭秘
厦门农民为何成了牧羊人?
从碑文看,这些牧羊人是coolie(旧时期苦力,尤指旧时印度、中国等的小工)。澳洲历史遗迹研究专家Check Ling在当地电台的采访中介绍,这些牧羊人是厦门的农民,从1848年至1853年渡海而来。
据《厦门侨乡》记载,1848年,澳洲新南威尔士的殖民者委托德记洋行贩卖120名华工前往悉尼,其中有20名男童。这批华工即是英国国会文件中记载的“来自福建省之厦门”最早到达澳洲的华人。布里斯班曾属新南威尔士州。而据1852年厦门英国领事的报告:在1849年内,由厦门赴澳的华工为270人,1851年为1438人,1852年为2666人,前后4年间即达4300多人。
这与300个牧羊人到达澳洲的时间吻合。结合碑文资料,这批牧羊人其实是来自厦门的苦力。1845年,圣乔治所在的布里斯班畜牧业蓬勃发展,这些苦力作为牧羊人直接参与了当地的建设。
这些牧羊人来自厦门哪里?
20世纪70年代,那场大火烧毁了墓碑,唯一保留下一个黄岗岩的墓碑——被特意放在纪念碑旁边,墓碑上写着“东邑金美村人士/财福任公之墓/庚戌六月初六日”。
从碑文可知,墓主名叫任财福,是东邑金美村人。对此,厦门文史专家颜立水推测,闽南语“同”的发音与“东”相近,“东邑”为“同邑”,即古代同安县的叫法。而金美村的“金”与明后期“浔尾”美称——集美的发音相近。古代集美属同安管辖,很可能是“同邑浔尾村人氏”。不过,他们具体从何而来还需进一步考证。
据介绍,这些牧羊人因为家乡饥荒而远渡重洋。这也与同安那时的历史情景相符。据史料记载,为躲避灾荒和动乱,是厦门华侨出国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明代初开始,厦门一带干旱、台风等天灾不断,农民生活贫困,只得向海外谋取生路。1850年,同安爆发的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很多农民也乘船逃往海外。
责任编辑:黄仙妹
- WTA年度双误榜:澳洲姑娘居首 科娃紧随其后2018-12-11
- 载中国游客小巴澳洲遇车祸现场图 澳洲小巴车祸中国游客伤亡情况2018-12-10
- 中国女孩在澳洲失踪近2个月 警方发布照片急寻人2018-10-15
- 厦门港喜添新澳洲航线2018-10-09
- 澳“草莓藏针案”后销量回升 农民仍遭巨额损失2018-09-28
- 阿里巴巴借助新零售在澳新市场打造电商生态圈2018-09-27
- 健康状况糟糕 卡车司机成澳洲最危险职业2018-08-23
- 居住省钱两不误 澳大利亚18平米“微房”正流行2018-08-16
- 1亿澳元乐透奖金引爆澳洲!1/3澳人买彩票碰运气2018-08-15
- 近6年来首跌 墨尔本超悉尼成澳洲最差房地产市场2018-08-02
-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
胡里山炮台门口揽客每拉一人抽20元 两“野导2019-04-0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