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原标题:天气热了谨防溺水 厦门一些学校启动防溺水教育

每个季度,厦门市教育局都会联合本报,根据季节等特点,发布厦门学生安全指南。

本季的学生安全指南主题是防溺水和发生溺水后的急救知识,我们以文字加漫画的形式为您呈现。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唐华玲 漫画/黄嵘)

天气热了谨防溺水 厦门一些学校启动防溺水教育

【防溺水课怎么上?】

天气炎热了,又到了该说防溺水的季节了。

事实上,本学期,天气还没有转热,厦门的一些学校已经启动防溺水教育,有学生说,我们是穿着羊毛衣听防溺水课。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防溺水教育,什么时候开展,都不算早。

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说,防溺水课,我们希望大家永远都用不到,但是,老师家长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教学很严肃:真人真事“吓”醒“梦中人”

五一小长假过后,湖北荆州五名初中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成为厦门不少学校安全教育课的素材。

媒体报道说,5月3日下午两点左右,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沙道观镇初级中学5名学生在家休假期间,到松东河跃进闸至胜利闸段戏水,意外溺水。

五一期间正值学校放假,5月3日午饭后,沙道观镇初级中学的7名学生邀约,一同来到松东河边玩耍。其中会游泳的5人下了水,另外两人站在河边。发现同伴溺水后,岸边的两人急忙求援。

据媒体报道,截至3日23时47分,5名学生的遗体均已找到,确认死亡。

学校老师认为,这种真实的事故案例,能“吓醒”一些“梦中人”——安全教育有时候需要这种“硬核”操作。

市教育局副局长郑朝南说,某种意义上看,安全教育,防范更重要——如果我们能更加主动地做,让学生脑子里有防范意识,有防范技能和知识,我们就能避免很多不幸的发生。

学校的这轮安全教育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市教育局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说,我们也提醒家长:夏天到了,大海是没有加盖子的,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譬如说,家长有必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勘察,看看孩子的行动范围内有没有水塘水坑,有的坑虽然没有水,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场大雨就有可能使其变为水坑。也不要因为水塘水位低而掉以轻心,即使是1.5米的孩子到1.4米深的水里,如果孩子惊惶失措,仍有可能出事。

天气热了谨防溺水 厦门一些学校启动防溺水教育

学法很活泼:老师邀请同学参与情景模拟

今年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不少学校创新做法:学生们不仅要听,他们还要做。

最近在演武小学举行的“预防溺水”公益课堂,受邀的蓝天救援队老师,通过几个视频短片的对比,让孩子们找出事故中人们的错误做法,然后引导他们意识到错误的危害,并最终给出最佳的救助措施。

老师们还邀请同学参与情景模拟溺水救助:发现有人溺水→大声呼救寻求帮助→协调众人使用木棍从侧面慢慢递给溺水者→溺水者抓住后岸上人员一齐收木棍将溺水者拉向岸边→将溺水者送医进行后续治疗。

【遇上溺水怎么办?】

天气渐热,溺水事故又将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正当时。如何避免悲剧发生?一旦溺水如何自救?家长老师一起学习,教给孩子!

溺水如何自救

●一旦溺水,首先要保持镇静,然后寻求自救机会。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若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

天气热了谨防溺水 厦门一些学校启动防溺水教育

路遇溺水孩子应该如何施救

情况不同,手段也不同:

●如果还有意识,呼吸、脉搏正常:立即让孩子的胸腹部趴在你的腿上,轻拍背部,让孩子把水吐出来。

●如果意识不清,有呼吸,有脉搏:要先清理口鼻异物,保持侧卧位,打开气道,让异物和水流出,紧急拨打120。

●如果已昏迷,无呼吸,有脉搏:应先抬起下巴,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后,保持侧卧位,等待120救援人员。

●如果已昏迷,无法唤醒,无脉搏,无呼吸:要即刻清理口鼻异物,抬起下巴,打开气道,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交替的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

●切记在120来临前,千万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在开始做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或他人已经拨打120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如果是溺水造成的缺氧窒息,要先开放气道,再做人工呼吸,然后做胸外按压。

气道打开要做到: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心肺复苏要做到:“用力按、快速按、足够深”,至少100次每分钟,连续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压与呼吸比例30:2循环进行。

给婴儿做人工呼吸时,要用嘴巴覆盖住口鼻,采用口对口鼻吹气方式。

也不要只顾控水,而错过最佳供氧和恢复心跳的抢救时间!

另外,网上流传的“倒挂控水法”并不可靠,不仅难以排出呛入肺里的水,还可能会让胃里的水和食物残渣误吸进气管,加重危险。

天气热了谨防溺水 厦门一些学校启动防溺水教育

【这些误区要认清】

生命安全无小事,在溺水高发季节,面对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情况,您可别大意、想当然。我们为您整理有关“溺水”的几大误区,可一定要认清!

误区1:认为溺水发生时一定伴随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他抱上岸救治!

误区2:认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实这是错误的。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如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3:手拉手就能救上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中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体伤亡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天气热了谨防溺水 厦门一些学校启动防溺水教育

【链接】

如何树立安全意识?听听“校长一句话”

近日,厦门教育系统开展“校长对你说安全”活动。

这一活动要求校级领导每学期至少面向全校师生讲授一堂安全教育课;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要说一句校本特色的安全箴言,制作为校内安全教育宣传牌。

郑朝南说,这是为进一步压实各学校单位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让学生感受到本校领导、老师对学生安全问题的关心,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的亲近感和实效性,形成一把手带头讲安全,全员重视安全的局面。

我们节选了部分“校长安全一句话”:

厦门医学院党委书记徐国庆:安全是底线、红线,要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

厦门演艺学院党委书记许界群:学校安全没有捷径,一是靠勤教育,二是靠严管理,防患于未然。

双十中学校长陈文强:安全举措千万条,预防教育第一条。

厦门一中副校长詹功祚: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安全。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校长黄学斌:宁为安全而用心流汗,不因事故而痛心流泪。

这个“救命神器”全市中学都要有

厦门所有中学和600人以上的学校都要配备“救命神器”——全自动体外除颤仪!校医和体育老师要参加应急技能培训。

市教育局和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健康应急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为提高校园突发卫生安全事件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厦门将进一步加大学校医疗应急技防设施建设。

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俗称“救命神器”。可以为突发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电除颤,有效进行四分钟内的黄金救援。

根据《通知》要求:

一,所有高校、中职学校、中学,应配备“必备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

二,学校学生数600人以上或者是寄宿制学校,有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应当根据“基本配置”来购置设备,并逐步达到“高级配置”;

三,其他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置有关设备。

《通知》的界定:

必备配置指的是:全自动体外除颤仪;

基本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四肢弹性夹板、多功能颈托、快速血糖测试仪、人工呼吸复苏球、转运用氧气瓶、急救包(箱);

高级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四肢弹性夹板、多功能颈托、快速血糖测试仪、人工呼吸复苏球、转运用氧气瓶、急救包(箱)、铲式担架、解救套(躯干夹板)、血氧饱和度仪。

《通知》说,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体育老师要接受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课程:以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技能、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急救技能考核为必备培训课程,其他如创伤、包扎、固定器材使用等,可酌情选择培训。

最引人注目的是,《通知》还特别指出, 2020年起,校医和体育老师每年进行一次带教老师复训和知识更新,以掌握最新的急救技能和知识。

事实上,需要接受应急培训的远不止校医和体育老师,厦门一中、湖滨中学等学校已经规定每位学生都必须学习心肺复苏,在厦门一中,连老师都要参加,每个人还要考到过关为止。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消费评价可领奖励,好评返现换了“马甲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