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原标题:为了特殊儿童赢得未来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医教结合见成效

为了特殊儿童赢得未来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医教结合见成效

心欣幼儿园的老师采取个性化施教,让孩子们更好成长。

为了特殊儿童赢得未来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医教结合见成效

心欣幼儿园的老师指导孩子做基础动作练习。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 郭睿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近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为了特殊儿童赢得未来》为题,深入报道了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医教结合”特色办学取得的成效。这所隶属市残联的专门招收听障、孤独症和脑瘫等特殊儿童的幼儿园,本身就很特别——心欣幼儿园同时拥有教育资质和医疗康复资质,相关业务分别由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指导,是全国首家公办医教结合的特殊幼儿园。这一创新性的探索,突破了行业限制,搭建起医疗康复和早期教育的全部链条,托起许多孩子的成长梦想。

课程设计“医教结合”个性化施教

“来,拉着我的手站起来。”6日下午,在心欣幼儿园的康复室里,小萍(化名)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练习站立。小萍出生时因缺氧而脑部受损,直到5岁还不会站立。她在心欣幼儿园学习快三年了,“现在能站能走,再过几个月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小萍的奶奶高兴地说。

“这些年从幼儿园毕业的97个孩子,有58位在普通学校就读。今年又有30多人要升入普通学校。”园长陈军告诉记者,经过8年的摸索,心欣幼儿园不断完善医教结合办学模式,建立起跨专业的团队,以个案为中心,共同参与提供学生所需的服务,许多特殊孩子展现了喜人的进步。市残联康复医院将门诊延伸到心欣幼儿园,园内现有7名有资质的专业医师和康复师。每天,特殊孩子既“上大课”,接受与普通幼儿园相同的艺术、语言、科学知识等培养,又“开小灶”,分别参加有针对性的康复个训和专业治疗。

在幼儿园的冻蜡工坊,杜丽萍老师正带着两名孩子制作果冻蜡烛,她说:“这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手部精细动作等。”心欣幼儿园有十几间这样各具特色的功能康复室,将康复训练融入孩子喜欢的绘画、水疗、运动等活动中。“我们在设计个训课时,除了做到专业和科学,还要考虑有趣,希望他们过一种幸福的康复教育生活。”心欣幼儿园教务处负责人刘晓彬说。

通过医生、教师的全力配合,心欣幼儿园与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监控质量,摸索出了一套医教结合的精准康复教育模式和康复课程,已形成《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和《艺术康复》等特色教材,这些课程为全国学龄前特殊儿童的优质康复提供了借鉴。

全能人才不少老师还是康复治疗师

不同残疾类别和程度的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水平及表现可能有巨大的差异。“我们每学期开学和期末,幼儿园都会组织老师、康复医生、家长一起为孩子做评估,持续对他们进行评估,基于评估结果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出意见,为每个孩子单独制定康复目标和方案。”陈军说,心欣幼儿园的老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或医学院,除了教师,还有听力师、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一部分还是“双师型人才”:既是康复治疗师,又有教师资格证。幼儿园注重跨学科培养人才,对教师进行相关医学康复课程的培训,对在岗的医生和治疗师进行相关教育课程的培训,鼓励老师、医师做懂综合康复手段的全能手,又是精通某领域的专家。

家长也是心欣幼儿园的“编外教师”。“比如孤独症孩子有效的康复时间每周要达到25小时以上,这需要家长在课后一起来配合。”刘晓彬说,老师会在每天放学时和家长沟通康复教育的情况,第二天再根据家长的反馈进行指导。每学期,幼儿园老师和高校专家还会上门进行家庭康复指导。

融合教学“混龄混类”促共同进步

特殊孩子康复教育的目标是让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融入社会。融合的理念在心欣幼儿园里无处不在。

康复实验部(1)班里,6名孩子正跟着老师做语言游戏,听到属于运动类的词语时,孩子们就拍一下手。“这个班级同时有听障、智障、孤独症三类孩子。”陈军说,心欣幼儿园刚建立时,是按照传统以残疾类别来给孩子分班,但问题很快出现了,“孤独症班级里,孩子们都没有交流,这课该怎么上?”于是,心欣幼儿园转变思路,改成“混龄混类”,一个班级有不同残疾类型的孩子,入学时间也不一样,反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因为每一类型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心欣幼儿园还积极创造条件让特殊孩子回归社会,与新景幼儿园、秀德幼儿园等共建,经常邀请普通孩子过来开展绘本表演、运动会等活动,也带领特殊孩子到其他幼儿园参加主题活动。对于康复状态较好、经评估可以去融合的孩子,心欣幼儿园和家长一起开展“转衔教育”,让孩子每周有部分时间去普通幼儿园融合,还可同时在心欣幼儿园进行专业康复,直到孩子能完全融入普校的生活。

【特写】

曾经不会说话如今背起唐诗

5岁男孩小洋(化名)有听力障碍,从两年前开始,家住海沧的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心欣幼儿园上学。他的父亲张先生说:“把孩子送到这里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来对了。”

张先生说,心欣幼儿园采取医教结合的方式,每天都有医生给孩子做听力检测,小洋的课表也是量身订制。不会说话的他从跟着老师的口型学习最基本的语气词开始,从一个字到两个字,再到一整个句子。“有一天,孩子在家说老师教了他们古诗,还突然背起了《咏鹅》。”张先生说,尽管孩子的发音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听懂,但那个场景自己至今难忘。如今,小洋已拥有基本的语言能力,今年9月他就能尝试去普通幼儿园上课,和正常儿童融合。

曾经不愿交流 如今开心自我介绍

在心欣幼儿园老师拍摄的一段视频里,7岁的小乐(化名)面对镜头开心地做自我介绍。但实际上,小乐刚入园时,有典型的孤独症症状,不愿与人交流,也没有语言能力。医生、老师联合为小乐评估健康状况,制订适合他的课程,教他说话、交流。随着小乐语言能力的提升、行为的改变,幼儿园将他安排进融合班,和听障、脑瘫孩子一起上课,让他更加主动与人交流。今年秋天,小乐就能和小朋友一起踏进普通小学的教室了。

责任编辑:唐秀敏

相关阅读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