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原标题:厦门集美:持续推进生态修复 守护人文集美高颜值

厦门集美:持续推进生态修复 守护人文集美高颜值

集美区深入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加大力度保护自然资源,以实际行动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林志杰 摄)

碧水蓝天、绿树成荫、美景环绕——这几年,随着杏林湾环湾绿道的建成,越来越多集美人爱上了这个总长超过20公里的滨水带状大公园,其中,位于水上运动中心附近的“最美水上自行车道”,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地标。

杏林湾环湾绿道的走红,与杏林湾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密不可分。近年来,集美区深入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加大力度保护自然资源、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以实际行动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

建界桩界碑

让生态控制线“看得见”

集美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被誉为“集天下之美”之所在。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同时,集美始终践行生态发展理念,确保新城建设、产业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

为了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我市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明确城市保护与建设空间的布局与规模,以生态控制线为“本底”确定城市的发展容量。集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严格划定生态控制线,并率先以竖立界桩界碑的形式,实现生态控制线“可视化”。

如今,在天马山、新324国道山体周边,每隔200米-500米就能看到一座标明着生态控制线的石质“界桩”。“生态控制线的划定,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开发的基本框架,哪些地方可以用于城镇建设、哪些地方不可以,更加一目了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美分局负责人介绍,生态控制线的空间范围比基本生态线更广,除了基本农田、生态林地、湖泊水面、水系混地等用地,还包括非建设用地及位于生态廊道内应控制现状建设用地,可谓是城市发展的“刚性边界”。

集美区已在去年底完成生态控制线定桩定界一期项目,在沿新324国道山体以及天马山山体周边建起界桩。今年,集美区将开展生态控制线定桩定界二期、三期项目,在沿杏林湾水体周边以及辖区其他山体、水体以及道路、溪流周边开展定桩定界工作。

修复水生态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率先全市设立驻区河长办检察室,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成敬贤公园等12个受污染水体治理;率先全市完成2个省控断面劣V类水质销号任务;“三溪一库”水质明显提升 ……去年来,集美区把流域整治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加快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河湖齐抓,全域治水。集美将辖区内的深青溪、瑶山溪、后溪等3条溪流以及14条干渠、153个湖库塘全部纳入河湖长制实施范围,制定出台区级、镇(街)级的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实现双总河长严格落实“一月一巡河”,镇街河长严格落实“一周一巡河”,下沉一线协调解决问题,建立监察机制,确保涉水问题整改到位。

水域整治是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一起行动起来。集美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持续保持水环境治理高压态势。今年来,累计组织26次联合执法行动,6次扫河行动及“清四乱”专项行动,督办解决问题94个,累计立案查处涉水违法排污行为19件, 严厉打击无序排放的“散乱污”小作坊,及时查处河道两侧违建、养殖回潮。

为了控制住流域污染的“源头”, 集美区在前几年就开展了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目前已在全区208个村庄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这种农村污水治理的有效举措曾获得住建部“人居环境范例奖”。

精细化管理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品质

在杏林湾大桥以北、后溪水闸口附近,一个全程运用海绵技术的大型湿地公园——杏林湾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湿地公园相当于为上游流入杏林湾的水体加装一个“净水器”,可以实现调蓄雨水、生态修复等功能,并规划有亲水体验、儿童游乐、康体慢行区等区域,为市民打造休闲、赏景、锻炼好去处。

聚焦精细化管理,今年,集美区将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品质,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加快软件园三期综合管廊和杏林湾湿地公园一期等海绵城市试点任务,继续打造山海湖城步道系统,全面启动海岸线景观带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从集美大桥至厦门大桥,长达3.1公里的岸线将进行清淤、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打造一条靓丽海岸线。在杏滨路靠海一侧,也将在沿线进行景观提升。

为了维护海岸线的高颜值,集美区在打造海岸景观带的同时,也紧锣密鼓地实施海域禁养综合整治,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红线,为城市营造更为生态、优质的发展空间。(记者 应 洁)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