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厦门台湾,隔海相望。作为对台工作的“试验田”“排头兵”,一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致力于对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厦门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做出示范。

落实应通尽通 不断提升 厦台“四通”

“两岸要应通尽通”,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

引进芯米半导体、永虹先进材料等优质台资项目;宸鸿科技、凌阳科技等台资项目增资扩产,鑫天虹等台资项目投产,首个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落户厦门——2019年以来,我市新批台资项目1013个,合同使用台资7.9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37亿美元。

厦金“通气”工作领导小组和厦金大桥工作推进小组的成立备受关注,厦金电力联网工程初步方案和厦金大桥初步方案均已编制完成。在厦举办福建与金门、马祖电力联网研讨会,建设大嶝、望嶝变电站,标志厦金电力联网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厦台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海峡旅游服务中心工程竣工招商;与第十五届旅博会同期举办首届厦金澎旅游节,合力做大做强“一程多站”旅游市场;2019年“澎湖海上花火节”首次来到厦门推介……我市还借助获批过境口岸资质,持续做大中欧(厦门)班列对台业务,并成功对接高雄港。

在两岸行业标准互联互通上,我市一直先行先试。早在2011年7月,厦门就成为商务部和国台办在全国设立的首批“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之一,之后,包括探讨建立两岸相关标准衔接,推动两岸食品冷链物流系列标准发布实施等工作,都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协同台籍专家共同制作的厦门市食品冷链物流系列标准,近期更提升为“国标”。

深化厦台融合 推动率先实现 厦金“四通三化”

厦金联合举办春节焰火晚会、迎新春海峡两岸冬泳、厦金海峡横渡等交流活动。一系列举措、一系列合作共识,推动厦金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入,也标志着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加快打造。厦金相关部门召开厦金合作对接会,深化厦金合作机制,持续完善厦金合作对接会协商机制,把文化、旅游、体育、会展等厦门公共服务平台向金门延伸,推动在厦金区域率先实现“四通三化”。

五通客运码头三期建成投用,年最大旅客接待力达500万人次。码头实行“关检联合查验”模式,实现“同机同台、联合查验、直通放行”。

“和平新星”轮替换“和平之星”轮投入运营,厦金航线10艘船舶全面更新换代。厦金直航客船进出港查验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在港零待时服务”。“中远之星”轮票务纳入“I海台”系统,启用“i厦门”平台的省外居民赴金游模块。2019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182.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造福台湾同胞 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为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一年来,我市密集出台、落实一系列惠台政策,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体现出行动快、贯彻实、成效佳、反响好等特点。

去年6月,我市出台《厦门市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下称“厦门融合发展45条”),分为提升厦台“四通”,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造福台湾同胞,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深化文化交流,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国家的认知和感情等3大部分,并结合我市对台特色优势充分延伸拓展。自措施出台后,全市各有关部门在“新、实、通、融”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厦门融合发展45条”落地生效,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年2月,为落深落细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称“惠台26条”),厦门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政策的申报、办理程序。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第一时间看到这份详细、周到的“保姆式”细则时,直言“都是干货,都是诚意”。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不过,在大陆疫情防控的“下半场”,不少在厦台企抓住大陆经济发展机遇,在厦门“惠台26条”实施细则助力下高质量复产,业绩逆势增长。台企厦门正旸物流公司,已成为服务多家两岸知名企业的综合性物流体,总经理宋可琪直言,在惠台政策的助力下,企业不仅生产恢复良好,更留住一批优质客户,目前业务正处于增长阶段。

一系列惠台政策,不仅带来同等待遇,更为众多台企带来发展新机。裕民船舶公司成为大陆首家可外派船员至全世界船队的台资海员外派机构。台企元客交通服务公司启动大陆首个台资微循环公交项目“里享行”,成立大陆首个全台资网约车车队“厦门元客宝岛车队”。厦门海峡两岸(海沧)无人机暨智能机器人孵化基地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截至2019年,我市有3500多名台胞在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00余名台胞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台胞公积金贷款3190.4万元;发行台胞专属信用卡1400多张。

深化文化交流 增进台胞民族感情融入新家园

“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一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拓展涉台交流平台,不断深化社会文化交流,不断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桥梁纽带和前沿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海峡论坛,67场活动1万多名台胞参与,人数再创新高;成功举办龙舟文化节等100多场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厦洽会、工博会、文博会、图交会等两岸产业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婚姻家庭论坛、职工论坛、公益论坛等两岸民生交流活动;还有马拉松城市邀请赛、海峡杯帆船赛等两岸体育交流活动……在我市定期举办或厦台轮流举办的涉台民间交流活动共计50余项,其成效和影响不断提升。

我市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文化节,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青年代表,以“与你一起实现梦想”为主题,进行文创思维的零距离碰撞,深化彼此间的了解。在我市,来自两岸169家高校、文创机构签订《支持两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岸青少年知行合一研学营,让两岸学生与家长同吃、同住、同玩、同交流、同分享,在特色研学课程中感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有力促进两岸青少年情感融合、心灵契合,成为两岸青少年交流融合的现实见证和情感连接。

城市和基层交流持续热络,高雄、台中、马祖、澎湖、云林等台湾县市参访团纷纷来厦,与我市在经贸产业、旅游观光、社会文化、民间交流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

我市创新拓展各类涉台交流平台,不仅成立了大陆首个台湾地区法律查明研究中心、首个两岸导游领队培训基地“厦门自贸片区旅游人才暨海峡两岸导游领队培训基地”、两岸首个消化病学研究海峡联合实验室,还设立了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交流基地、海峡两岸客家青年文化交流基地、厦门市海峡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中华司法研究会涉台司法研究基地、福建涉台检查展示平台“厦门台胞台企权益保障法治宣传基地”、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台湾地区标准化(厦门)研究中心等各类型交流平台。

我市率先建立“O2O”模式的“思明台胞驿站”联谊平台,线下台胞驿站联谊点等,为台企台胞提供多元套餐服务。我市唯一的对台服务试点社区兴隆社区,立足台商多台胞多的优势,以促进“两岸一家亲、同胞融合情”为社区治理理念,把公益行动作为同胞融合纽带,用管家式的服务、亲人般的关怀,真正让台胞安家厦门、融入厦门、爱上厦门。

2019年,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目前,全市对台民间交流基地共16个,其中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3个,包括青礁慈济宫、石室书院、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

数据 厦金航线去年客流 近200万人次

●2019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182.3万人次,同比增长4.46%,创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底,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累计1969.4万人次。

●2019年以来,我市新批台资项目1013个,合同使用台资7.9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37亿美元。

●目前,我市有7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10个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累计入驻台青超3500人。全市219家市级众创空间吸引了740个台湾创业团队来厦。

●全市对台民间交流基地共16个,其中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3个。

●截至2019年,我市有3500多名台胞在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00余名台胞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台胞公积金贷款3190.4万元;发行台胞专属信用卡1400多张;落实台胞中小学生奖学金发放。

声音 厦台融合发展水平 进一步提高

市台港澳办主任刘金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对台工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我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在“新、实、通、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厦门对台战略支点地位进一步夯实,厦台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厦台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交流进一步密切,厦台同胞血肉亲情进一步深化,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初见成效。(记者 詹文)

责任编辑:唐秀敏

相关阅读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