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撸起裤管“舍身诱蚊” 上山下乡挥网“吸蚊”

记者走进市疾控中心,揭秘“猎蚊高手”的日常

走进厦门市疾控中心 揭秘“猎蚊高手”的日常  

伍思翰用显微镜观察蚊子样本。

走进厦门市疾控中心 揭秘“猎蚊高手”的日常

猎蚊高手们走村入户,对用于浇灌花草的盆盆罐罐进行监测,了解蚊密度情况,并即时处理。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少敏)立秋后,烦人的蚊子不见少,反而因为雨水增多繁殖更加旺盛。厦门有一群“猎蚊高手”,也在这个时间忙碌着——他们走村入户,翻盆倒罐,甚至“吸蚊”“养蚊”,只为消灭蚊子、预防蚊传疾病。

昨日,记者跟随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医师伍思翰和他的同事们,一同揭秘“猎蚊高手”的日常。

拎着10升大水桶  上山下水找幼虫

昨日下午3点多,顶着33℃的高温,4个穿着长袖长裤的身影,在仙岳山的树丛里翻翻找找。“那边有个树洞。” 伍思翰喊了一声,3名同事立即上前,一个拿出捞勺,一个举起吸蚊管,另一个举高水桶准备接收。暴雨过后,山林阴凉处易孳生蚊虫,尤其是树洞、阔叶植被的叶面凹槽等。

“这个幼虫的运动轨迹是S形的,基本就可以判断是白纹伊蚊的幼虫。”伍思翰告诉记者,白纹伊蚊又叫花斑蚊,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也就成了厦门“猎蚊高手”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下山后一行人直奔湖里公园内的水池处。这里闲置的几艘塑胶小艇,雨后就成了蚊子繁殖的沃土。几艘小艇收集完,3个水桶已经装得沉甸甸了。“蚊媒监测绝对是个体力活。”另一位疾控人员柯雪梅告诉记者,出来采集经常是人手一个10升的大水桶,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人到桶到,几乎都要一直拎着。

“不请自来”翻瓶罐  废弃轮胎也要管

“有水的地方就可能有蚊虫。”疾控人员告诉记者,入户调查最主要是找积水,小到花瓶盆景,大到储水池饮水缸,乃至楼房的房梁和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都是“高危区域”。

由于经常要拎着桶到别人院子里翻盆倒罐,被当成可疑人员驱逐轰赶便成了家常便饭。“最好要带上当地的村医,不然真解释不清楚。”伍思翰开玩笑说,他最怕去乡下养狗的人家,常常人还没进去,狗就先追出来了。

家住凤湖街附近的市民陈阿姨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疾控人员上门,把家里储水浇花的瓶瓶罐罐一顿拾掇,她还挺不理解。后来知道夏天恼人的蚊子原来都是从这里“养”出来的,她便主动清理,这个夏天蚊子果然少了。

汽修店也是“猎蚊高手”们的重点光顾对象。“主要是废弃的汽车轮胎。”疾控人员林敏珍解释道,蚊子偏好深色,放置于户外的废弃轮胎,雨后很容易积水,不出10天就能孵出大量成蚊。

撸起裤管诱成蚊  抓来还得伺候好

针对成蚊,“猎蚊高手”们也有十八般武艺——利用捕蚊网在密集区进行捕获的“挥网法”,主要适用于捕捉库蚊的“诱蚊灯法”以及需要车辆配合运输的“双层叠帐法”等。

“以前我们都是直接‘舍身诱蚊’。”伍思翰回忆早年常用的“人诱法”,首先要找一个风小、阴凉的地方坐好,卷起小腿裤管静静待上30分钟,看看能有几只蚊子来叮。通常来说半个小时超过2只成蚊,该区域就属于叮咬指数超标。

其实,“猎蚊高手”们真正的任务是带回这些样本,在实验室中饲养、观测和实验。早在2018年9月份,厦门就成立了蚊虫抗药性国家级监测点,通过对蚊子进行各种化学杀虫剂实验,指导科学用药。因此,从卵到幼虫,到蛹,再到成蚊,蚊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他们都得“伺候好”。

10天后蚊子养成,还得用嘴将它们从蚊蝇饲养笼里一只只吸出来。尽管专业的吸蚊器配有滤网,但对于新手来说,还是得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而且长时间的“吸蚊”也会导致喉咙干疼等状况。

如今,伍思翰看到积水就要瞅瞅有没有蚊子幼虫,被蚊子咬了也都要先看看是库蚊还是白蚊。“蚊子虽小,这个课题却很大,希望我能当好一个真正的猎蚊高手。”伍思翰说。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