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当前,厦门市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在厦门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记者昨从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近期,该单位公布了“厦门市第五批新增市级非遗项目”的具体情况,共新增25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闽南话《汤头歌诀》、翔安车鼓弄、鼓浪屿通背拳、宋江狮等。至此,厦门有市级以上(含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9项。

那么,这新增的25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具体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闽南风情》周刊将对此进行分批介绍。本期,让我们走近其中的4个项目。

闽南话《汤头歌诀》:把中药方剂唱出来

《汤头歌诀》是清康熙年间的老中医汪昂整合中医古方编撰而成,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等都写入歌中。在闽南,不少本地老中医喜欢用闽南话韵律来唱诵《汤头歌诀》,至今已300多年。

年逾八旬的厦门老中医白鹭是闽南话《汤头歌诀》的非遗传承人。白鹭的父亲白天福随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归国,救死扶伤。白鹭自小耳濡目染,4岁便开始学习闽南话的《汤头歌诀》,9岁认药学医,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中医。如今,白鹭吟唱的闽南话《汤头歌诀》完成了所有录音,为传承发展留下了原始声音资料。

专家表示,用闽南话唱诵,可以帮助中医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中药方剂,并能普及闽南话,帮助学习中药和生僻字词的闽南话发音,让《汤头歌诀》和闽南话的学习变得妙趣横生。

翔安车鼓弄:进退有度方成舞

一男一女,一胖一瘦,走三步,退三步,诙谐滑稽的动作表演,逗得大家哈哈笑,这便是闽南人熟悉和喜爱的“车鼓弄”。

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闽南特别是翔安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娱乐形式,集说、唱、表演合一,是古代弄戏的遗存形式。

柯春向是翔安车鼓弄的传承人。她说,想要演好车鼓弄,逗大家笑,其实并不容易。为了把剧情演绎得诙谐逗趣,演员都会刻意“扮丑”。演员们常常要私下不断揣摩步伐、逗趣的姿势等,才能在台上生动演绎。

在翔安地区的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等喜庆日子,都能见到车鼓弄的身影。

鼓浪屿通背拳:多流派融会贯通

鼓浪屿通背拳源于通背劈挂拳,迄今已有270多年历史,属北少林拳种,是中华武术重要的拳种之一。

二十世纪初,通背劈挂拳第六世祖孙振寰挟艺南下,在厦门鼓浪屿创办了“通背武术社”,他将摔跤、大洪拳、谭腿、六合枪、太极拳等武术流派的精髓吸收进了通背拳中,形成了鼓浪屿通背拳。

时至今日,孙振寰的学徒门生遍布各地。其留传下来的套路有57套,其中拳术17套、器械20套、徒手对练8套、器械对练12套。

鼓浪屿通背拳属于长拳类项目,动作舒展大方,矫健美观,有助强身健体,且具有独特的表演价值。

宋江狮:始于宋末传承700年

在厦门集美孙厝乐安,常年活跃着一支武艺精湛的宋江狮队,从宋末至今,传承了700多年30多代。

据悉,乐安宋江狮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有别于北方狮子的雄壮高大,也有别于广东地区南狮的秀气小巧,是厦门乃至闽南地区屈指可数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舞狮。

宋江狮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表演由狮旗开始,按啃狮脚、趴乌鱼、跳柴椅、打四角、倒立走、倒头翻、抢狮球、杀狮和救狮九章节,表现出欢快喜庆、技艺精湛的特点;表演中又以南拳的各种武术招式来表现,富有鲜明的阳刚之气。(记者 叶子申)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