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黄琬钧 通讯员 陈莉)文物不会说话,检察官来为文物保护发声。去年12月1日,翔安区人民检察院向有关责任单位送达全市首份文物保护方面的检察建议书。经过多部门通力协作,如今,建议内容正一件件变为现实,让文物古迹焕发新的生机。

昨日,记者来到翔安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听检察官们讲述这份检察建议的诞生故事。

50余次翻山越岭寻访文物点

翔安区辖区内,共有400余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活动频繁的地区,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旧址和先烈故事。

为了探访文物“生存”现状,去年9月,翔安区检察院成立了文物保护调查小组,由检察长作为承办人,第二检察部6位检察官全员出动,以革命文物、涉台文物为勘查重点,经过3个多月、50余次翻山越岭、走街串巷的走访摸排后,最终形成这份检察建议。从开始走访到建议送达,平均2天就要走访一次文物点。

检察官们说,事实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只是第二检察部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这个部门同时负责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和部分生态刑事检察工作。

检察官颜伟民说:“时间有限呀!我们常常要利用外出公干后的空余时间,甚至是周末来见缝插针地走访文物点。”

检察官们看文物,主要看些什么?他们介绍,主要查看历史文化遗产是否存在被侵占、破坏现象,是否有缺乏修缮保护等置之不管的现象,是否存在过度商业化、旅游化、实用化开发等利用不当现象,是否有应保未保现象等。

检察官成了半个文物保护专家

说起文物保护,几位检察官都打开了话匣子。“文物修缮的门道可多了。比如,看到一个文物点杂草丛生,不少人会觉得,应该要把杂草拔掉。但有的时候,杂草也不能乱拔。”检察官杨慜慜举例说,长在古建筑瓦片之间的杂草,清除要特别小心,不然可能引起瓦片松动,造成漏水,没有经验的人甚至可能会踩裂瓦片造成对文物新的破坏。

检察官都是法学专业出身,每办理一个新领域的案件,便意味着新学一个学科。检察官吴心瑜戏言道,就如同“打地鼠般消灭业务空白点”。这次也不例外:检察官们采购了多本民风民俗、历史文物方面的书籍,不断请教翔安文史专家,整理出一份标注了基本信息的翔安文物名录,强化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许多文物点手机无法定位,只能靠当地人指引。有一次,检察官们驱车前往大帽山一带办案,完工后见还有时间,便决定前往附近的猪槽寨山寨遗址查看保护现状。

杨慜慜说,当时遗址附近的山路又窄又陡,车辆不能通过,必须步行。护林员在前方砍去挡路的树木枝叶开路,一行人手脚并用攀爬了十几分钟的山路,才到达遗址。“大家相互看看,身上都是灰扑扑的。我们为了保护文物而去,置身于人迹罕至的遗址,抚摸着几百年前的寨墙,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这种感觉现在回忆起来,仍觉美好。”

发出检察建议后,检察官们保护文物的脚步并未停止。吴心瑜说,“我们要与相关责任单位保持密切沟通,持续回访,推动整改,争取‘一案带动一片’”。

检察官们说,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出力理所应当。同时,我们也是厦门市民中的一员,能够为守护城市记忆,留住文化根脉尽一份力,感觉特别开心,特别满足。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