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东南网5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林泽贵)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鼓浪屿是福建的一张“金名片”,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厦门市坚持高标准保护和开发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信心。

厦门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守护申遗初心,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实施,从城市格局、历史建筑和宅园、景观环境、社区文化传统等不同层面开展遗产保护工作,力争将鼓浪屿打造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社区社会治理典范、文化旅游融合典范和队伍建设管理典范,让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如今,鼓浪屿逐渐回归美好家园,回归“诗与远方”,静美地依偎在鹭江的怀抱中。

回归美好家园

再现诗意生活

“五一”小长假期间,鼓浪屿迎来众多游客,诗画般的美景和老建筑令人沉醉。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商业气息过浓,油烟与喧嚣裹挟着钢筋水泥扑面而来。申遗成功后,鼓浪屿加大整治力度并主动限客,不断完善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居住和游览的舒适度。

傍晚时分,推开中华路97号“雷厝”的红漆木门,三三两两的邻居正坐在院子里,用手中的西班牙吉他、夏威夷吉他、尤克里里弹奏出充满海岛风情的轻快旋律。他们是代表鼓浪屿家庭音乐文化的雷厝乐队,2012年正式成立,由8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鼓浪屿人组成。对他们来说,音乐串起了一代人成长的记忆。

不期而至的“家庭音乐会”,再次让人意识到,在“钢琴之岛”上,音乐始终都在,从未离开。曾经,岛上以家庭音乐会为代表的音乐文化传承一度面临断档危险。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鼓浪屿管委会大力推进活化利用、文化回归等工作,建了7个专题展馆,引进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中国唱片馆,定期举办钢琴节、音乐节、合唱节、诗歌节和体育赛事,鼓励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举办家庭音乐会、社区文体活动、家族历史展览等,再现历史社区原有的人文氛围。

如今,在“钢琴之岛”鼓浪屿上,家庭音乐会“复兴”了,琴声、歌声、读书声在这里交织,民间乐手和世界顶尖演奏家交相奏响旋律,“文化社区+文化景区”逐渐成势,优秀的文化遗产正逐步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

留住多元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

“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真的可以用精雕细琢来形容!”1日,爱好文史的四川游客章愚看了修缮后的原日本领事馆,惊叹不已,“鼓浪屿要留住的,就是这些岁月痕迹,而不是焕然一新的东西。”今年4月23日,厦门大学的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修缮项目获评“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这是厦门市文物保护项目首次获此奖项。

建成于1898年的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被誉为“融合了西方及日本文化,又体现了近代和本地技术的建筑,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多种文化与价值观念交融的实证”。2015年,现业主厦大启动修缮后,专家对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的修缮像磨绣花针一样:看似不起眼的百叶窗拉杆,是从印尼定制木材,空运过来修补的;天花板的修复,选用了和过去一样的40年以上的杉木;还跨省寻找壁炉缺失的十余块瓷。木结构、木装修、门窗、油漆、五金、砖瓦等每一处使用的材料与工艺,都坚持按原材料原工艺修复,提高建筑的还原度。“精雕细琢”, 正是厦门不遗余力保留鼓浪屿文化遗产的生动写照。

为保留东西方交融的多元文化,促进历史文脉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厦门市政府近年来颁布实施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编了《鼓浪屿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鼓浪屿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导则》等文件,让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形成精细体系;建立了以高校、专业机构专家为主的专家库,加强培养系统内专业人才,全面提升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价值研究、文化展示等保护管理水平;构建全岛建筑安全保障体系,及时推进排危和修缮工作;坚持“加强岁修,减少大修”原则,重点开展三一堂、三落姑娘楼、八卦楼等核心要素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

“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从单纯保护转向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上来。”鼓浪屿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岛上有97栋历史风貌建筑、7栋文物建筑用于开办各类家庭旅馆、文化场馆,已有15个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展示馆向游客开放。同时,秉承多元共治的优良传统,鼓浪屿组建了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监督员、志愿者等队伍,引导成立公共议事理事会、家庭旅馆协会、商家协会等多个自治组织,形成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近2万名常住居民的幸福感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