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前三季度 厦门农民收入继续全省第一

市农业农村局贯彻党代会精神,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林永利)刚刚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实效的号角。厦门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贯彻党代会精神,持续加劲加力,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3.8亿元,增长6.4%,增幅居全省第一;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40元,增长14.9%,总量、增幅均保持全省第一。

两个“全省第一”,呈现出厦门农业在稳定发展中不断充实着农民腰包的生动场景,呈现出厦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深秋时节,记者深入采访村庄、企业、农民,试图从中探寻厦门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奥秘。

一个村庄

集美区灌口镇双岭村

向荒地要效益 农业产值翻番

这几天,双岭村的禾祥西生态新农业基地玉女番茄陆续泛红成熟,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现代化温室大棚,番茄的香气夹杂着温热的气息迎面而来。番茄植株上高高低低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穿梭在大棚里,基地负责人方照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我们的番茄皮薄汁多,每天都往各大超市里送货,一天可以卖出上万斤,供不应求,一点不愁卖。”说起自家的番茄,这位每天脚踩泥土的“90后”大学生满脸骄傲。

经过多年种植,方照俨然已是番茄种植专家,为了种出口感最好的番茄,他不计成本进行种植试验,摸索并种出了口感最佳、甜度最好的产品。

如今,禾祥西生态新农业基地已经是双岭村的产业种植示范点,经常有人来学习取经。“这个基地平均亩产超过8000斤,番茄糖度高,很受市场欢迎。”提及禾祥西生态新农业基地,双岭村党委书记廖德通也是赞不绝口。

背靠仙灵旗山的双岭村位于灌口镇的西北部,村里种植方式曾经比较落后,产量低。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双岭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廖德通说,我们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瞄准观光、生态、特色、订单农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原有高农药、低产出的传统农业逐渐淘汰,以前每亩地的农业产值仅有400多元,现在提高到850多元,实现每亩农业产值和效益翻番,土地价值大大提高。”

利用闲置土地建设的古樾山庄也是双岭村发展特色农业的成功案例,一到周末或是节假日,这里总是人气爆棚,不仅有安逸恬淡的田园风光,更可以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驶上特色农业发展的“快车道”后,山庄占地面积从2011年规划的100多亩快速扩大到如今的560多亩,相继获得“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最具休闲创意农场”的称号。

不仅自己种植、生产各类农副产品,山庄还收购周边村民家中的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古樾山庄每年售出的农副产品超过500万元,产品知名度远近闻名,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三四十个就业岗位。

“很快,村里还将引入一个从事澳洲坚果生产、销售的三产融合开发项目,这将填补厦门市场的空白……”作为土生土长的双岭村人,廖德通对村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感情。“以前大家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收入不高,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增产增收,大家尝到了特色农业带来的甜头,生活越来越好。”

一家企业

厦门同安区恒利茶叶有限公司

把高山茶叶送出大山卖到海外

茶香浓郁的生产车间里,厦门同安区恒利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树足正在详细查看茶叶的品质。“好茶都是靠手采出来的,这是干毛茶,工人们要用手去掉茶叶梗,然后再进行烘焙……”说起茶叶,他如数家珍。

恒利茶叶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茶叶公司是同安区莲花镇的农业龙头企业,高树足说,“今年公司的产能预计近2000吨,50%出口日本等地,50%销往国内。”

50岁的高树足生长在军营村,早早辍学,跟着父亲从事茶叶买卖。由于交通不便,当大多数村民们就近把茶叶卖到周边的安溪时,年纪轻轻的他就悟出经商之道——好茶叶要走出大山才能有好销路。十几岁的他把收购来的军营村高山茶卖到了广东。凭借着灵敏的市场嗅觉,很快,他接到了第一笔来自日本的茶叶订单。

高山茶叶农残低、品质高,通过了日本买家的严苛检查,高树足的茶叶出口量越来越大。业务越做越大的同时,他在思考,如何带动更多村民,让他们不再为茶叶销路发愁。

于是,他一边更新设备、创新工艺、改良茶叶品种,一边培训农民,甚至还请来日本专家为农民授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高树足带动莲花镇400多户村民从事茶叶生产,高山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高树足也成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他笑着说道,有的村民和他合作了30多年,现在也在城里买房、买车,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家龙头企业,致富一方百姓。以军营村为例,在高树足的带动下,该村近八成村民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和销售,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86年的不到300元增长到2020年的4.16万元。

一个农民

翔安区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郭防

痴迷生态种植 用“酸奶”种芭乐

打开水龙头,奶白的水汩汩地流进芭乐地,慢慢渗透进地里。看着一株株芭乐“喝”饱饱,翔安区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郭防的脸上挂满笑容。这是他最近自创的生态循环技术:往制作豆腐产生的豆汁中添加发酵菌,生产出“酸奶”,用来回田浇灌,“这样做,不仅可以为芭乐增加营养,口感中还带有一股奶香味。”

第一个引进“夏阳白”大白菜、为荔枝树采用人工授粉、种植西瓜采用地膜覆盖……53岁的郭防虽然只读到初中,但却善于把农业科学知识与田间实践融合在一起,是翔安区新圩镇远近闻名的农业技术人员,村民们总喜欢向他讨教种植经验。

郭防痴迷于生态种植,每半年他就会自掏腰包请专业机构对种植基地的土壤进行检测。拿出检测报告,他详细介绍起每一条检测数据,“看,我的土壤电导率低,说明土壤有害物质少,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蹲下来捧起土说,好的土壤就像面包一样,用手触碰会有弹性。“以前大家总觉得施肥就是越肥越好,直接使用鸡鸭粪或者复合肥,但我更关注土壤的平衡,我希望降低土壤的电导率,提高土壤的肥力,让市民吃到小时候的味道。”

除了不断升级种植技术,当农民30多年的他还乐于传播生态种植的技术和理念。作为厦门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他经常与上门拜访的农民面对面交流,外地的一些种植户也慕名前来取经。

如今,郭防拥有5个蔬菜种植基地,面积400多亩。在他的坚持下,各基地采用科学的生态种植技术,坚持施用有机肥,采用绿色防控方法除草、除病虫害,保证蔬菜、水果的自然味道及安全健康。合作社成为中国绿色发展中心A级认证的“绿色基地”,蔬菜广销厦漳泉等地,年营业额达七八百万元,社员收益是同类非社员收益的3倍以上。

【亮点数据】

>产值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7941万元,增长6.4%,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同安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均最大,为169085万元,增长14.6%。

>收入

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0元,同比增长14.9%,总量、增幅均保持全省第一。从各区来看,海沧区农民收入最高,为30694元,增长14.3%;集美区农民收入增幅最大,达到15.5%。

>项目

今年厦门实施试点示范项目197个,总投资3.86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243.9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1.85%,超额完成序时进度。

>播种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春收粮食播种面积1.56万亩、产量0.65万吨,夏粮播种面积约2.92万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5.97万亩、产量39.28万吨,水果5.98万吨,食用菌2.21万吨。推广龙眼、荔枝、蜜柚等水果高接换种1100亩。

>养殖

今年厦门加快新建、改扩建傲农古宅等4个生猪养殖场项目,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9.69万头、同比增长48.66%,生猪累计出栏27.21万头、同比增长57.34%。

>招商

今年前三季度,厦门新增入库现代农业招商项目115个,计划总投资253.16亿元,同比增长27.32%,其中已落地项目64个,总投资140.48亿元。

>扶持

今年厦门共扶持龙头企业资金1300余万元,项目开始发挥效益。前三季度,43家龙头企业全部实现正增长,预计增幅超过9%。

>培训

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各类技术培训91场、2604名农技员或农户参加培训,各级农技人员下乡指导405次。

>质量

农业农村部对厦门第一、二次蔬菜、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61%、100%,综合合格率98.31%,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巅峰盛典 星光璀璨!昇腾AI创新大赛202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