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东南网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日前,厦门新认定16家2021年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增至55家。重点龙头企业增长性强、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在这些龙头企业引领下,厦门农业跳起了“现代舞”。

模式现代:让安全“从基地到餐桌”

厦门市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入选省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安全”,是他们手中的王牌。记者走进绿百合公司,看到11块电子屏幕实时监控着甘肃、宁夏、三明、厦门等农业基地的种植情况;净菜加工车间里,工人统一戴帽子、口罩、鞋套等,严格按生产加工流程操作……“我们的目标是让市民吃上放心优质农产品。”厦门市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成说。

为了让安全走得更前面些,陈国成想了很多办法。2020年3月,绿百合在甘肃省临夏县北塬园区租下3815亩土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高原夏菜,从源头上把紧安全质量关。

“临夏县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业发展,刚好弥补厦门夏季蔬菜空缺。”绿百合创始人何丽勤说,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大受市场青睐,多所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航空公司、酒店、商超等与绿百合达成长期合作,绿百合也成长为从基地到餐桌供应服务的现代化大型食品企业,业务涵盖了农产品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过程。现在,绿百合正与“趣店”合作,线上线下建设平台售卖预制菜,以此减轻年轻人生活压力。

思维现代:年轻化茶饮成农户增收“靠山”

干毛茶去梗、挑茶、烘焙、包装……走进厦门市同安区恒利茶叶有限公司,车间内茶香扑鼻,工人正忙着挑拣茶叶。“我们向合作社收购了700多吨干毛茶,不能让疫情影响农户收入。”公司总经理高树足说。

50岁的高树足生长在同安区军营村,早年他跟着父亲从事茶叶买卖,后来,凭借着灵敏的市场嗅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把高山茶叶打入要求严苛的日本市场,茶叶出口量越来越大。

如今,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恒利茶叶公司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正探索进军年轻化茶饮,每年除消化自有的3000多亩茶园,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军营村、白交祠村的8000亩茶园找到了销路,带富一方百姓。以军营村为例,在高树足的带动下,该村近八成村民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和销售,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86年的不到300元增长到2020年的4.16万元。高树足笑着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有车,很多村民还到城里买了房,我看着也高兴。”

设备现代:上乘五谷出自层层筛选

在厦门农鑫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杂粮加工车间,只见上千颗红豆一秒间齐刷刷滑下机台,就在这一秒钟内,机器已自动识别红豆优劣,有效剔除异物和不完善粒,筛选出颗颗饱满红豆。

不止于此,偌大的储粮仓库,每一个区域都安装了纱网,防止蚊虫乱窜。公司总经理林志东说:“我们生产出的五谷杂粮可以做到‘零异物’。”

“零异物”的理念在农鑫1998年创立之初就写入了发展纲要。当时,农鑫董事长林志鹏贷款300多万元购买了9台设备。“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依托一台台现代化设备,农鑫不久就从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雀巢、银鹭、安井等大型食品企业的核心原料供应商,且一直合作至今。“我们的订单每年都在增长,2021年产值突破4亿元。”林志东说。

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联结市场,一头系着农户。2020年,厦门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收突破千亿元,成为厦门市第九条千亿产业链。近年来,厦门持续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强链补链延链,一方面持续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发展订单农业;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落地、投产,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