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陈荔榕 郭秋灯)古诗中“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近期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频现。漫步在栈道亭台间,市民朋友们可以近距离观赏白鹭翔集的壮观景象,与白色精灵们来一场浪漫邂逅。

位于翔安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公园,近年来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的统筹管理,以及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精心养护下,如今已成为白鹭栖息的又一家园。

红林绿水轻舟渡,鹭飞鱼跃蟹儿肥。对于春节留厦的市民朋友们而言,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将是打卡休闲的好去处。

看白鹭翩跹起舞

漫步在公园栈道,映入眼帘的是连绵成片的“树海”。红树林层层叠叠,汇成绿幕。仰望天空,鸟儿随处可见,洁白似雪的白鹭更是引人注目。

每当天气晴朗时,白鹭便成群结队飞行。它们以湛蓝的天空为舞台,翩跹起舞。

潮起潮落间,生命生生不息。作为少数生长在滩涂地的树种,红树林与潮汐间有独特的相处方式,栖息其间的白鹭同样适应着潮汐规律,达成一种默契。

潮水上涨时,红树林枝干被尽数淹没,只露出树冠,白鹭点缀在枝头,一身洁白如雪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而当潮水退却时,栖息于红树林的鱼、虾等海洋生物纷纷“登台唱戏”,此时便是白鹭活跃的时间。只见白鹭迈着“大长腿”伫立水中,像优雅的“食客”,猎物一旦暴露,白鹭便将长嘴猛地扎入水中,将其吞食,美美地饱餐一顿。

“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红树林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助理教授、鸟类学博士林清贤表示,白鹭栖息在红树林间,能最大程度规避自然界天敌的袭扰;同时,红树林丰富的生物资源也为白鹭的觅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悉,公园二期建设已接近尾声,新增的南北上岛栈道工程正抓紧施工,预计“五一”前将全面贯通。届时公园将建成完整配套设施,全长5.3公里的木栈道蜿蜒着向大海延伸,市民朋友们将有移步换景的曼妙体验。如果走累了,在“揽月台”、“清音台”和观鸟塔等观景平台都可以稍做休憩。

昔日淤泥滩 变身“海上森林”

从昔日杂乱的淤泥滩地摇身一变,成为如今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市海洋发展局持续不断的精心养护。如今公园已构建了“红树林+光滩+潮沟+浅水水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海岸-滩涂-水体”海陆一体化生态修复。

苗木成活率是检验红树林养护效果的重要标准。实际上,同其他树种相比,红树林由于生长在特殊的潮间带环境,其生态恢复难度更大,导致整体苗木成活率偏低。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却成功实现了苗木高成活率,这与红树林科学种植、养护息息相关。

以厦门大学林鹏院士为首的红树林科研专家团队主要解决“种多高”“种多密”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适宜种植的滩涂高程和种植密度。栽下红树林后,定期定点开展“体检”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力图实现监测到位、精准。

据了解,目前红树林“体检”主要分为四大项目,分别是病虫害防治、互花米草外来有害植物防治、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海漂垃圾清理,在精准细分红树林体检项目的前提下,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就能立马“对症下药”。

为扮演好“红树林医生”的角色,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积极与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等专业团队合作,共同开展长期养护。

“就算穿上雨鞋,泥巴还是常常沾满裤腿,有时大腿都难以幸免。”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工作人员郭秋灯介绍说,每次“问诊”红树林,工作人员都会下到泥潭,一步步走到湿地深处,对红树林进行采样并记录病虫害情况,确保能亲眼看到红树林近期的生长状况,之后再把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拣、归类、登记,并绘制好详细的红树林病虫害样品采样点分布图,并逐个进行处理。“亲眼看到、亲手处理,这样我们才能放心。”郭秋灯说。

链接

亲海近海 守护海洋

经过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梳妆打扮”,红树林专题科普馆、红树林科普教育基地已投入使用,如今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正逐渐成为市民朋友又一亲海近海的好去处。

从2019年以来,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及周边海域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工作,通过对滩涂鱼类、虾类等物种的人工增殖放流和保护,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养护。

为了让市民能亲身体验增殖放流成效,每年的“6·6全国放鱼日”“6·8全国海洋宣传日”,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都主动邀请组织广大市民参与,免费为市民朋友提供种苗,不断丰富海洋科普的形式。

实地研学、观鸟写生、科普快闪……各类妙趣横生的活动陆续上演,别出心裁的海洋科普活动为市民朋友提供了新奇体验,进一步加强了海洋保护的宣传力度。

责任编辑:唐秀敏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休闲游玩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