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艳)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塑造生态文明建设与花园人居环境“两个领先”综合优势,彰显陆海一体协同发展与生态文明治理创新“两个典范”鲜明特色;到2035年,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超越,跃升为全球生态文明领先城市。这是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厦门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目标。

《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保护与发展,坚持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为基础,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文为“三条主线”,部署六大工程、两大行动和一系列改革,系统推进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为我市生态文明领域各方力量提供行动指南。

二氧化碳排放 2030年前达到峰值

《规划》提出,我市将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程,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增长双脱钩,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持续稳定下降。

具体来说,我市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电能替代工作,统筹推进各类生物质能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利用,同时鼓励发展氢能,部署实施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提升工程。加快推动能源生产低碳化,构建以清洁电力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能源消费绿色化,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适度控制油品消费增速,适度提升天然气消费。

全面实行 排污许可制度

《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或以上)。打造2-3家绿色产业区域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绿色技术创新企业。

《规划》明确,我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实施超国标、省标要求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清洁生产标准,推进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探索超低能耗及近零碳建筑建设,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国领先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回收体系,建立“全领域”垃圾回收处理产业链。

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规划》提出,对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加快园林植物园、园林博览苑景区提质升级,推进东坪山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建设,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结合厦门产业特色,强化科技支撑,重点发展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到2025年,将生态旅游打造成为厦门旅游新名片,将海洋原生态水产品加工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为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各区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宜居水平 保持全国领先

《规划》提出,我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将全面补齐,绿色宜居环境长板将得到强化,推动城乡绿色一体化发展,宜居水平保持全国领先。

到2025年,我市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确保达到我省下达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绿盈乡村覆盖率达85%(或以上)。保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排名全国领先,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保持较优水平。保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实现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或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人均生活垃圾 日产生量不超1.15千克

《规划》提出,生态价值观要逐步成为全民行动指南。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70%(或以上),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不超过1.15千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镇街、村居全覆盖,“互联网+生态文明全民行动”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公民参与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

我市还将深入推进“限塑令”,建立健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工作数据报送机制,推动物流业快递包装、商旅业一次性用品减量化,持续扩大塑料替代品推广与应用范围。

建设高品质 城市公交与慢行网络

我市将建设高品质城市公交与慢行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慢行网络方面,有序推进本岛“一环三水两横两纵”、海沧区“两湾一山三溪”、集美区“两湾一山两走廊”、同安区“一湾三山三走廊”、翔安区“一带一山一走廊”慢行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厦门山、海自然地形特点,将厦门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高品质慢行城市。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