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东南网11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奕琳 张芯雅 见习记者 周恩臣 通讯员 郑春萌)11月1日,是第三个厦门企业家日,也是首个厦门营商环境日。当天,厦门市在海悦山庄召开“厦门企业家日·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会”,市委书记崔永辉出席并讲话。他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共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共识、团结奋斗,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市长黄文辉主持会议。

会上,柯希平、邹剑寒、吴迪、王鹏程、张清苗、贾琢成、陈岱桦等7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做大做强企业行动规划,分析“十四五”期间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厦门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崔永辉表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再次为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同志继续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充分反映了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护、信赖和爱戴,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反映了亿万人民紧跟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和坚定决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充分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不愧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不愧为“中华号”巨轮的掌舵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人。我们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把握历史潮流认清前进方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崔永辉说,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稳主体、稳信心、促服务、促改革,厦门市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良好态势。

崔永辉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晋江经验”,勇当厦门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努力把厦门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会上,厦门市委副书记张毅恭介绍厦门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并发布2022年度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晓舟发布2022年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及厦门市2022年度重点产业龙头骨干民营企业名单;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雪敏介绍新时代10年来厦门民营经济发展成就。市领导游文昌、连坤明出席。

宣讲会由厦门市委、市政府主办,厦门市委统战部、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承办。

十年成就

民企撑起厦门经济“半壁江山”

民营经济是厦门发展的特色、活力和优势所在,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得益于优质营商环境,厦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撑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昨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雪敏公布了厦门民营经济十年发展成就:

十年来,厦门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韧性。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从679.3亿元增加到3417.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24.1%增加到48.6%;民间投资金额从401.20亿元增加到714.60亿元;贡献了全市超4成的税收收入、近4成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021年,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达74.4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97.56%;81家民企在境内外上市,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超8成。

十年来,民营经济成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打造“4+4+6”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2456 家,占比达87.8%;8家民企进入“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15家进入“2021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106家主导或参与制定各类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615项;38家获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6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十年来,民营经济成为厦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助力”。厦门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追求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最大公约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十年来,全市民企新吸纳就业人数91.67万人,占全市新增办理就业登记在职人数的83.26%。从“爱心厦门”建设到助力“乡村振兴”,从助学兴教到助残济困,从精准扶贫到抗疫救灾,厦门民企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和商协会共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捐赠款物3906万元,为支持抗疫捐款捐物6949万元。

百强出炉

这100家民营企业厦门最强

谁是厦门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是多少?分布在哪些行业?……昨日上午,2022年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及调研分析报告新鲜出炉,这份以数据为基础的榜单,从多维度为外界勾勒出厦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现状。

入围门槛营收11.43亿

据悉,由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牵头,委托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参照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评选规则,评选出“2022年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及“制造业20强”“服务业20强”;根据研发经费、研发强度、有效专利数量等指标,评出了“科技创新20强”。市民营办根据厦门市重点产业指导目录,设置十三个产业分类,经综合评分并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后,评选出了117家厦门市2022年度重点产业龙头骨干民营企业。

这是厦门市第二次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共有412家营收亿元以上的民企参与调研。榜单以企业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主要依据进行排序,综合登榜企业的情况来看,主要指标较上年均有新的突破。

今年厦门民企百强榜的入围门槛为年度营业收入11.43亿元,较上年增长12.67%。统计显示,2021年,厦门市民企百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891.16亿元,比增20.59%;纳税总额203.92亿元,较上年增加27.98亿元;税后净利润总额合计337.52亿元,增长66.48%;吸纳就业25.32万人,增长42.55%。

百强主要来自这五大产业

榜单显示,盛屯矿业、均和控股、福信集团、三安集团、禹洲集团、合兴包装、鹭燕医药、宝太生物、厦门安踏、恒兴集团跻身2022年“厦门民营企业100强”前十。其中,排名榜首的盛屯矿业涉足新能源材料,去年营收452.37亿元,比上年增加60.01亿元,净利润增长12倍,是厦门市唯一营收破400亿元的民企。而宝太生物也通过新冠检测试剂获得巨额盈利,以强劲的发展态势一枝独秀,位列盈利排名榜第一。

从行业分布看,三产(服务业)仍是厦门市民企百强的主体,但二产(制造业)的比重明显提升。企业数量前五大行业分别是批发业(35家)、房屋建筑业(10家)、零售业(6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家)。

从企业注册地分布看,岛内两区仍是民企百强集中区域,思明区以43家的数量遥遥领先。值得一提的是,从六区占比变化看,海沧区在多项指标上表现亮眼,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纳税总额、税后净利润、研发费用等指标上,占比增幅均为六区最大,特别在税后净利润上,位居六区第一,占比近五成。

研发投入大,创新有突破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此次入围的百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加强,创新取得突破。

民企百强研发费用前五位的分别是四三九九(6.76亿元)、吉比特(6.09亿元)、宝太生物(5.66亿元)、三安集团(5.30亿元)、宏发电声(4.95亿元),其中四三九九和宝太生物增长分别高达312.40%和297.93%。研发投入强度大于10%(含)的有2家,5%~10%的10家。

进行国内专利申请的有45家,申请总量6049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的有38家,申请总量1854项。

营商赢商

五方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厦门亮丽名片,并引来更多企业扎根厦门。今年前9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3.2万户,净增7.9万户;全市GDP增长5.9%,位居15个同类城市前列;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厦门连续三届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在昨日的会上,市委副书记张毅恭介绍了厦门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并发布2022年度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厦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五个方面。

“放管服”改革再提速

审批流程再精简。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9%,平均时限1.08个工作日,居全省首位;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从308个工作日压缩到70个工作日,申报材料从373份精简到33份,获国务院高度肯定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企业开办“免费刻章”“一网通办”,办理时限从7个工作日减少到半天。

服务模式再创新。全国首创“e政务”自助服务模式,9省37地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成为福建省政务服务自助服务标准,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政务服务再集成。有338个事项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在19个行业试点“一业一证”改革,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4100多张。

数字化营商环境再优化

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和“一屏通览”等“城市大脑”4大支撑项目全面推进。

全面推动“全程网办”。“全程网办”的事项占比超9成,“一趟不用跑”超97%,人社、教育等惠民便企事项全部实现“掌上办”,“不见面审批”占比超6成。

着力推动“无感办”。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群众办事只需刷脸认证,无需提供身份证照;打造智慧办税厅,税务事项自助可办、远程帮办,办税效率提高15%。

政企互动,服务更精准

开展“益企服务”专项行动。安排千名处级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帮助企业解难题、增信心、稳增长。

畅通联络渠道。在217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设立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开展常态化营商环境体验活动,收集558个堵点难点问题,全部列入清单予以改进。

推动降本减负。1-9月共为市场主体释放政策红利332亿元,累计惠及市场主体60万户次。“免申即享”平台累计上线政策113项,完成兑现64项,惠及企业4025家,兑现资金7.85亿元。

要素保障更有力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升级“双百计划”,优化“群鹭兴厦”,发布“留厦六条”。10年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增长133%,集聚国家级人才1380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700人,位列全省第1。

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创新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设立150亿元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改和研发,年化资金成本仅2%;设立160亿元融资增信基金,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信用加持,利率比全国普惠性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低100个基点;为企业提供无门槛免费“过桥”融资,撬动超500亿元金融资金帮扶实体企业。这些做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优化项目用地保障。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产业项目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和灵活调整,项目用地审批全面提速。

强化住、学、医等保障。10年间累计配租配售人才住房5.7万套(间),新增学位30.5万个,建成面向高层次人才、重点企业骨干人才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厦门高新人才子弟学校,获批建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厦门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法治化营商环境走前头

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其中21项属全国首创或领先。加快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集成推出一批法务领域改革举措,吸引集聚法务、泛法务机构、法务科技800多家,打造一流现代化国际化法治服务高地。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