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厦门日报讯(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王肖敏)日前,民政部授予200个组织“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授予496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厦门1个自治组织、2名社区工作者获得表彰。

其中,思明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居民委员会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思明区厦港街道巡司顶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叶晓军和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吴丽敏获得“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作为曾经基础设施较差、底子薄的安置社区,深田社区以及叶晓军、吴丽敏带领下的巡司顶社区、金安社区,是如何在全国众多参选社区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奖的呢?

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深田社区居民委员会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打造“近邻”空间

2021年12月完成换届后,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居民委员会共有居委会成员11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0人,所辖社区共有常住人口3430户、1.2万人。

深田社区是近邻党建的发源地。针对辖内老旧小区多、自建住宅多、老年人口多、困难群众多、外来人员多的问题,深田社区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实践“千百万”群众工作法,并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探索深田完整社区建设,致力打造“一刻钟近邻生活服务圈”深田样本,形成了更贴近实际、更富有效率、更具有人情味的新型基层治理方式。

随着完整社区建设加速推进,深田社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打造了近邻小广场、近邻小工坊、近邻小食堂等“近邻”空间。同时,积极探索物业公司以“先尝后买”的方式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近年来,深田社区先后被国侨办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被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评为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被省总工会评为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深田社区“一心三创”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

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巡司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叶晓军

推动社区“蝶变” 为居民幸福“加码”

2002年4月,叶晓军开始参加社区工作。2012年6月任巡司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以来,她推动社区党委建立6个网格党支部,构筑完善“网格+党小组+楼道长”的组织架构,并与11个单位党组织探索挂钩联系共建模式,构建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无缝隙、立体化”的组织网络。

用好各类近邻资源为居民排忧解难,首创“共享物业”模式及“两先两后共缔造”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推动社区燃气管道“户户通”……多年来,叶晓军坚持一年至少为居民办一件实事。在她的推动下,社区利用零星空间,打造6处微公园,辐射带动辖内8个老旧小区通过民主协商顺利完成改造。此外,她发挥辖内军属群体优势,首创“军嫂调解室”,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如今的巡司顶社区,在叶晓军的带领下,社区治理、议事协商、为民服务等工作成为有机的整体,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高”。尽管她已经快要退休,她还是选择继续在社区一线,做好“传帮带”。

近年来,叶晓军先后获得过“全国‘小巷总理’之星”、福建省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以及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争创三八红旗手活动表现优秀人员等荣誉,她还推动社区探索形成“穿针引线”工作法,获评福建省优秀社区工作法。

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吴丽敏

“党建+志愿服务” 开创社区治理新格局

24年的基层工作中,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丽敏始终坚守“社区工作无小事,群众满意就是社区工作标准”的初心,把原本脏乱差社区打造成全国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金安社区作为厦门市最大的纯保障性住房小区。吴丽敏积极探索打造金安“三有”幸福党建和“1314”近邻党建,形成“组织建在小区、服务落在邻里”的治理格局。在创新社区治理中,她率先提出“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打造了金哥安妹斗阵行、党员135向前冲等品牌。

在吴丽敏的带领下,金安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15年8月,金安社区还成为全国社会治理现场观摩会的观摩点;2017年11月,成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观摩点;2020年,作为唯一基层代表参加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记者见面会,吴丽敏分享基层“抗疫经验”。2021年,金安社区被确认为全省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

1998年7月参加社区工作以来,吴丽敏个人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等9项市级以上荣誉。因工作突出,2021年吴丽敏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赴京参加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数说】

充实一线

●100%

依法选出新一届“两委”4211名,村居主干“一肩挑”达到100%。

●894名

在全省率先建立以“六个统一”“四岗十八级”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2022年,全市共招聘894名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一线。

●4024个

全市城乡社区划分为4024个责任网格,配备7000余名专职网格员和8131名志愿者。

●10950人

厦门有社区工作者10950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19人,居全国前列;全市有持证社会工作者11265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513家,积极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惠及群众超450万人次。

兜底保障

●9519万元

全市各级各部门投入9519万元购买服务项目332个。开展“新春慈善快车”“雨露育青苗”结对帮扶孤困儿童、药品援助等项目,帮扶困难群众11万人次以上。

●1572张

深化“近邻+养老”服务模式,新建8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572张。

●2900多名执业医生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建立社区“健康驿站”,分期建设“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为全市 3426058个常住人口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家庭签约医生”,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权下放给街道,配备2900多名执业医生到社区网格,医疗资源贴近服务居民。

●3.55亿元

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今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55亿元,节日慰问金2236.52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289.82万元。

便利群众

●2626对

开展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全省通办”,共办理“全市通办”2626对。退出“公民婚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实现厦门居民婚姻登记、户口登记变更、户口迁移、生育登记等事项的跨部门联办。

【点击】邻里守望相助 谱写社区治理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厦门市现辖6个区、45个镇(街)、545个村(居)民委员会,共有10000多名社区工作者。2022年来,市民政局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近邻”模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社区一体发展。厦门社区近邻服务模式被推广到全国。

邻里间守望相助,彼此支援药品,成为当下的一股“暖流”。日前,同安区部分市民采取线上线下互动方式,自发共建共享“近邻药箱”。志愿者队伍也行动起来,为偏远农村老人送去“防疫暖心包”。共建共享“近邻药箱”,正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厦门基层的生动实践。

深化近邻服务,激活主体作用。厦门民政部门将全面总结推广党建引领近邻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居民在邻里互助中的主体作用,以“敬老、医疗、扶幼、济困、助残、文化、育德、关爱”服务为重点,完善拓展近邻服务功能和内容,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多样性、可及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积极打造和谐文明温馨的幸福社区。

推进五社联动,支持多方参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还将完善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基层治理行动框架,探索社区慈善发展模式,推动搭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治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强化智慧赋能,提增治理质效。民政部门将联合工信等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数据流通、共享和合作打通传统社区的堵点、补齐短板,助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减轻村级组织负担,让基层更加集中精力服务人民群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深入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力谱写独具厦门特色的社区治理服务新篇章,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厦门民政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持续上新 诗意层叠 交织无限生活场景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