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东南网1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近年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工学院温国绅副教授(Ts. Dr. Vincent Woon Kok Sin)团队聚焦通过改善全球固体废物管理,横跨43个国家和地区探索减缓气候变暖的新途径。近日,相关成果被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

记者了解到,温国绅副教授团队收集了来自全球43个产生最高城市固体废物的国家和地区(约占2016年全球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的86%)数据进行建模,模拟了2020年至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气候目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数据空白。

“城市固体废物对可持续性发展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已经为人所知。尽管专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呼吁应开展可持续的固体废物管理,国际能源署也于20年前发出了行动呼吁,但实际进展甚微。”温国绅特别提到,许多发达国家开始优先采用转化能源的方式代替传统垃圾填埋,但选择这一做法主要是由于空间限制和考虑降低能耗成本而不是为了减排。

为此,温国绅副教授团队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建模,开展相关研究发现,在常规管理路径下,2020年至2050年,城市固体废物将排放320到350亿吨CO2当量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巴黎协定》规定的1.5°C或2.0°C的升温限制下的110到270亿吨CO2当量的排放预算。“根据当前的政策执行情况,到2100年,地表气温将上升约2.6°C。”

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温国绅副教授团队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管理全球固体废物甲烷排放以缓解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研究指出,固体废物行业近90%的甲烷排放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技术避免。因此,各国固体废物管理部门可以重点通过升级废物处理流程(如分离、收集和处理)和倡导推动行为模式转变(包括饮食、消费等模式)来减少排放。

据了解,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途径包括填埋、回收、焚烧、堆肥和转化为沼气。“我们评估了低、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4种减缓变暖途径,并探讨了通过这些途径在2020年至2050年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累积影响。这包括:厌氧消化有机废物并利用其产生的生物甲烷(减排70%)、减半废物产生(减排63%)、堆肥有机废物(减排57%)以及改建填埋场添加沼气捕获系统(减排27%)。”温国绅说。

研究发现,每种途径对实现该行业升温限制目标都有着积极的贡献,但它们都不能达到《巴黎协定》规定的1.5°C的升温限制。因此,必须系统实施多种解决方案。“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产生大量来自加工和包装商品固体废物,应专注于减半废物产生。而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应专注于厌氧消化。”温国绅说,通过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群体量身定制,以确保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够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更为有效的减缓变暖战略举措。

此外,研究还表明,最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杠杆是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体积并开展有机废物的可持续管理。然而,要迅速克服实施这些解决方案所遇到的行为和组织障碍,则需要从伦理、环境和财务的角度对社区、工业和政府进行教育和激励。“我们认为,一是加强直接监管,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二是使用经济手段,实施激励或惩罚举措;三是运用社会工具,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温国绅说。

迄今为止,全球尚未有研究聚焦改善固体废物管理并探讨其在缓解全球变暖程度中的作用,以及对其在实现《巴黎协定》1.5°C和2°C路径目标或全球甲烷承诺条款方面的贡献开展全面分析。此次温国绅副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阐明了全球固体废物系统作为催化剂在保持地球系统限度中的重要作用,率先在该学术领域进行先行探索。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