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东南网7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通讯员 陈智勇 吴艳聪)

入住人口上万,广场舞活动点、幼儿园和数十家沿街商铺分布于小区四周……夏商·大学康城二三期,这座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住宅区,曾经嘈杂鼎沸。去年初,小区启动了噪声治理行动,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便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宁静小区”。

“宁静小区”,是指通过噪声污染控制,声环境质量达标、居民满意度较高,能为居民生活居住、学习办公提供安静人居环境的小区。

2023年5月,厦门成为生态环境部“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并于日前公布第一批“宁静小区”名单,夏商·大学康城二三期、海韵北区等17个小区入选。

既要烟火气,又要静下来,厦门究竟如何从基层单元入手,多措并举提升人居环境,守护群众“耳畔安宁”?近日,记者前往夏商·大学康城二三期小区,探寻背后的故事。

“声”过留痕

为生活按下“静音键”

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走进小区,满眼都是绿意,穿梭在步道间,随处可见倡导宁静的宣传牌,儿童游乐区内,游玩设施底部都装有减震橡胶,旁边还配备两台噪声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显示当前噪声分贝值……

“‘宁静小区’试点快一年,情况在不断变好。”在小区居住多年的庄阿姨对改变赞不绝口,小区里的广场舞、商铺叫卖声等各种各样的噪声越来越少了,窗户打开也不闹,安静了许多。

据了解,该小区入住人口上万,入住率超过95%,是集美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成熟小区。“我们选取这里作为试点也考虑到它是一个比较大型的、有代表性的小区,在‘宁静小区’创建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为居民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噪声问题。”集美生态环境局环境科负责人刘硕告诉记者,小区噪声来源,比如商铺的音乐、叫卖声等都被一并纳入小区噪声监测中,如果被监测到噪声超标,社区志愿者便会上门劝导。

从2023年试点工作开始,小区内的噪声投诉量大大降低,小区分贝高值也从60~70分贝降低至50分贝左右。“宁静小区”建设,用一张隐形的监测网守护一片宁静。

绕到住宅楼侧面,可以看到小区的配电房、水泵房都被减震措施和隔音措施包裹。“以前这些设备在运作的时候总是‘隆隆’作响。”小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改造后有效地减少了噪声的影响,低楼层的居民不再受到困扰。

在小区内,记者发现类似的设备微改造还有不少,路面窨井盖增加减震措施,小区所有的儿童游乐设施也都增加了减震橡胶……一项项贴心的改造,为小区内一个个噪声源按下“静音键”。

全民参与

寻找最大公约数

广场舞音乐常常是居民的“吐槽点”,经过改造,如今已经成为小区内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变化点。夜晚时分,庄阿姨来到小区前的空地,走到降噪音箱前,插入U盘,节奏随之而来。她说:“现在我们跳舞都有具体时间和统一地点,还使用隔音箱等设备,不会吵到邻居。”

去年9月,厦门市出台《美丽家园住宅区环境保护规范》,这是全国首个“宁静小区”地方标准,其中首次明确对小区广场舞时间、音量及位置等管控要求,建议音响设施不得朝向噪声敏感建筑、远离最近噪声敏感建筑至少25米,音量不高于75dB,活动时间不早于7:00,不晚于21:00。

“此前,小区广场舞时间段不清晰,广场舞活动时音量都是随机播放、未采取隔音降噪措施,主要是靠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对音量做一些控制,劝阻工作难度较大。”刘硕指着小区内的降噪“神器”定向音箱介绍说,现在采用隔音箱、隔音棉等材料制作了降噪音箱,可以实现三面有效降噪,让声音单向传播,“既不影响跳广场舞的活动,也可以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据悉,配置降噪音箱在降噪方面效果良好,有效实现广场舞综合降噪15分贝。

营造小区宁静氛围,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与配合。为此小区还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举办讲座等多种活动,持续开展宣传动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

“要解决噪声,还得以问题为导向,去解决问题。”刘硕表示,需要先明确居民主要受到哪一类噪声困扰,再对症下药。

根据噪声问题发现的具体情况,小区建立了噪声扰民四级调节机制,即先由居民自行协调,再请物业、业委会调解,之后寻求居委会帮助,最后再请各相关职能部门介入,形成工作闭环,确保问题及时整改。

“搭建这个调节机制,就是为了鼓励广大居民、商户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刘硕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集中产生噪声的商户还结成了对子,这样不仅能众筹到好点子,还能互相监督、凝聚共识。

探索新路径

打造“宁静小区”厦门样板

夏商·大学康城二三期仅是厦门创建众多“宁静小区”的一个缩影。

“从前期调研到宣传讲座,从完善组织建构到推动机制创新,从建设硬件设施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夏商·大学康城二三期‘宁静小区’的创建始终遵循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固强补弱的科学路径,先从基础上明确创建条件,再从问题入手推动创建深入。”市生态环境局有关人员表示,最终形成了厦门创建“宁静小区”宣传、设施、动员三个攻坚方向。

2023年5月,厦门市成为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城市之一。同年8月,厦门市结合各区实际,选择高校住宅区、商品房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城中村等各类住宅区开展试点创建。

“在厦门市‘宁静小区’创建试点的选择上,实际上是类型多样的,比如说我们有保障房,大学康城小区是商品房,也有一些涉及农村的,包括城乡结合的。”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环境应急处负责人表示,他们会结合不同小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来做好这项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宁静小区”的建设,给居民更好的生活环境。

去年9月底,厦门发布全国首个“宁静小区”地方标准《美丽家园住宅区环境保护规范宁静小区》,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小区基本条件、物业管理、设施建设、公众参与等四个方面。

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庄马展向记者介绍,标准中有5项约束性指标,要求要在噪声达标区里面,达到所在功能区的噪声标准,小区要封闭管理,要禁止开办有关噪声污染的企业,最后一个居民要有获得感,满意率要达到90%。

去年10月,《厦门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系统推进未来三年厦门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到2025年,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宁静环境的获得感不断提高。

“‘宁静小区’建设工作为改善厦门声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坚持以创建“宁静小区”为抓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