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钱玲玲 林泓 通讯员 陈浩)最近,不少市民拍到了成群鸬鹚在杏林湾翱翔的画面,场面很是壮观。数千只鸬鹚乘风而起,呼啸而过,引得许多人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生动的一幕。
随着天气转凉,北方的冬候鸟们陆续“收拾行囊”,来厦过冬。一年一度的冬候鸟南下迁徙,就此拉开大幕。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正位于鸟类迁徙路线上。因为气候宜人,加上山海资源禀赋,成了这一群群“北方来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最易被市民感知到的冬候鸟,正是厦门秋冬最“顶流”的候鸟——鸬鹚。它们不远万里,每年如约而至,流连于美丽的集美新城杏林湾“度假”,演绎着一幅幅人、鸟、城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事实上,除了鸬鹚,还有多种冬候鸟也已抵达厦门,还有一大批冬候鸟正在赶来厦门的路上。市民也明显感觉到,最近看到的鸟似乎变多了。那么,厦门每年都要接待哪些候鸟呢,哪些地方是最佳观鸟地点?作为一名合格的观鸟爱好者,又需要注意哪些观鸟“礼节”呢?
连日来,导报记者采访了厦门多位观鸟专家和达人,为你定制一份厦门四季的候鸟观鸟指南,一起走近这群远方来客。
最“顶流”冬候鸟——鸬鹚
数千只鸬鹚在空中翱翔,飞出了“黑云压境”的既视感。是的,厦门秋冬的“顶流”——冬候鸟鸬鹚又回来了。
日前,导报记者就在厦门园博苑抓拍到了数千只鸬鹚翱翔捕食的盛况。“按照往年观测经验,高峰期应该有万只左右的鸬鹚在园博苑一带活动。”园博苑研学负责人于力说。
多年观察经验,让于力摸透了鸬鹚的规律。每年10月中旬左右,鸬鹚的“先头部队”就会陆续抵达园博苑,直至次年3月中旬才会陆续离开。
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陈浩介绍,这些鸬鹚多为普通鸬鹚,通体黑色,头颈具紫绿色光泽,两肩和翅具青铜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黄绿色,眼后下方白色,繁殖期间脸部有红色斑,头颈有白色丝状羽,下胁具白斑。
这么多鸬鹚,吃什么呢?“鸬鹚不挑食,哪种鱼多、容易抓捕,就吃哪种。”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介绍,“园博苑所在的杏林湾水域有大量的罗非鱼,正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鸬鹚的食量约为自身体重的2到3倍甚至更多,一只成年鸬鹚,每天最多能吃下十来斤鱼。
据悉,杏林湾的罗非鱼属于外来物种,生存能力极强,繁殖能力强悍。有研究人员曾表示,大量鱼类可能导致水域过载,水环境变差。鸬鹚吃掉一部分鱼类,或对水域起到正面作用。
如何才能观测到鸬鹚“万鸟齐飞”的盛况呢?观鸟达人介绍,首先是时间点要选对。彭志伟给出的时间是“晨昏时刻”,也就是清晨天亮和傍晚落日时分最容易观测到。“天亮时分,鸬鹚鸟倾巢出动觅食,而到了傍晚时分,它们又集群归巢,这两个时段最容易看到群飞的盛况。”彭志伟说。
再来是地点要选对。多位观鸟人士表示,鸬鹚的活动半径很大,不会集中在一个区域觅食,厦门、金门等地水域都是它们的觅食区域,如杏林湾、马銮湾、筼筜湖等,观测的首选地是厦门园博苑。
此外,在马銮湾、五缘湾等地,也可以看到鸬鹚群飞的盛况。
最小“鸭子”再抵厦门
距离园博苑不远的集美敬贤公园,今年再度迎来了中国体形最小的雁鸭类——棉凫。
棉凫的体重接近4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它头圆、脚短,远远看上去像一团棉球,还有“棉花小鸭”等昵称。
作为一种候鸟,棉凫通常夏季在长江以北一带繁殖,冬天会到东南亚一带过冬,武汉、南京这些地方都有繁殖点,但很少出现在厦门。去年在敬贤公园被记录到的,是一只“迷路”的雌性成年棉凫,有白色眉纹及黑色贯眼纹,背褐色,无颈环,下颈有黑褐色斑纹,长相十分讨喜。
据了解,棉凫一般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嫩芽、嫩叶、根等为食,也吃水生昆虫、蠕虫、小鱼等。它们通常在白天觅食,常常出现在水面和岸边浅水处。集美敬贤公园池塘中,种植着不少睡莲,为棉凫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
最美小鸟和袖珍保护区
在寸土寸金的五缘湾,有一处3公顷的“袖珍”自然保护区,隐匿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中,这是留给“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安家繁衍的。这个保护区的诞生,正是五缘湾生态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
该保护区设置于2011年。虽然地处繁华市区,但保护区内却格外静谧,一处十几米高的岩壁上,布满了鸡蛋大小的洞穴。“栗喉蜂虎以蜻蜓、蝴蝶、蜜蜂、甲虫等为主要食物,每年4月从东南亚飞来厦门繁衍生息,直到10月才离开。”彭志伟介绍,栗喉蜂虎是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鸟类之一,2021年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栗喉蜂虎拥有热带鸟类艳丽的羽毛特征,在阳光的照射下,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数据显示,自该保护区成立以来,栗喉蜂虎数量稳中有升,2023年,栗喉蜂虎骑马山保护区内亲鸟(雏鸟的“父母”)繁殖数量保持在200只以上;在五缘湾湿地公园栗喉蜂虎觅食区,在迁徙前聚集于此的栗喉蜂虎达到3000只以上。
厦门观察到鸟类达450种
其中七成是“流动人口”
厦门位于台湾海峡西部,辖区内有多处入海口,是鸟类南北和东西迁徙路线的交汇点,候鸟迁徙重要的中途驿站。
早在1861—1866年间,英国博物学家、外交官罗伯特·斯温侯就曾在厦门记录232种鸟类(包括4种笼养鸟)。
观鸟近30年,彭志伟发现,在厦门,人与鸟类的距离在不断拉近,观察到的鸟类也从2002年的240多种增加到2023年的448种。而最新的数量达到了450种。最新被观察到的450号,是紫背椋鸟,一种较为罕见的旅鸟。
对此,彭志伟认为,这都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见证,同时也得益于观鸟的“眼睛”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2002年时,全厦门只有十几个人在观鸟;而现在,经常观鸟、拍鸟的人群已经有几千人,而且设备越来越高级,能够观测到的鸟自然也增加了。”“物种的研究、生态的保护,这些工作都需要一代代人的坚持和努力。作为民间组织,我们积极开展鸟类观测、保护和科普宣传活动,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带动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一起爱鸟护鸟,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彭志伟说。
冬候鸟占多数
厦门的鸟,大约70%是候鸟,即“流动人口”;30%是留鸟,即“常住人口”。这是厦门市观鸟协会给出的数据。
在这些候鸟中,又以冬候鸟居多。作为候鸟迁徙重要的中途驿站,冬天的厦门日照、雨量、温度都很适宜,且食物充沛,不少北方的鸟儿便会成群结队来厦门“度假”,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彭志伟说,夏候鸟如栗喉蜂虎,对于厦门而言很像是“华侨”。它们在厦门出生,到了冬天飞去了更南方的东南亚等地,待到来年夏天再回来故乡厦门。
彭志伟说,鸟类习性会变化,候鸟与留鸟,其实也是会互相转换身份的。“例如,2015年左右,我们在筼筜湖发现了4只外来的灰斑鸠,它们在这里筑巢、繁育,后来就住了下来,成了留鸟。现在,已经有上百只了。”
候鸟陆续飞抵七星礁
坐落于湖里区的虎头山公园,是秋季过境厦门的林鸟的驿站之一。“在这里,容易观察到灰纹鹟、北灰鹟、黑枕王鹟等候鸟的英姿。”陈浩说。
若是这时节,留意东坪山附近的天空,还有可能看到猛禽——灰脸鵟鹰迁徙过境厦门的盛景。“它们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在厦门秋春都可能观察到它们南来北往迁徙的景象。”陈浩说。
筼筜湖或可观赏红胸秋沙鸭的身影。
此时的翔安七星礁一带海域,候鸟正陆续飞抵。每到涨潮时分,海水把鱼儿卷到近岸,吸引着候鸟们前来觅食,金斑鸻、灰斑鸻、黑腹滨鹬、红颈滨鹬、翻石鹬等候鸟都可能“入镜”。
田头村的鹀鸟不容错过
春天也是观赏厦门冬候鸟的好时节。
地处集美区灌口镇的田头村,有着大片开阔农田,是厦门市鹀类被观察到最多的地方。目前已有黑头鹀、硫磺鹀、栗鹀、凤头鹀、黄胸鹀等鹀类被发现,彩鹬、鹌鹑等习性隐蔽的鸟也在这停歇。陈浩就曾在田头村“捕捉”到黄胸鹀的高清照片。
而在厦门植物园,日本歌鸲、红尾歌鸲也是常见候鸟。虎头山公园要留意寿带、褐胸鹟等候鸟。
春天的园博苑,还可以留意迁想桥一带,或能看到绿鹭繁殖的特别景观,已经连续三年记录到绿鹭在园博苑安家筑巢。
市民观鸟这些需留意
市民观鸟时,可以携带双筒望远镜,穿颜色偏暗、迷彩的衣服,因为太过鲜艳的穿着会让鸟类警惕;拍摄时,切勿使用闪光灯,不要干扰和驱赶鸟儿。
另外,若是在滩涂上观鸟,切勿跨越安全围栏;海边观鸟,需关注潮水涨落。
冬候鸟最活跃的时节
冬季是厦门鸟类最活跃的季节,冬候鸟陆续飞抵。
在观鸟达人眼中,东坪山水库附近的北红尾鸲是冬候鸟中的“标杆性”鸟种。它的出现,意味着林鸟中,冬候鸟迁徙的“主力部队”将大规模挺进厦门。
冬候鸟集中在马銮湾湿地。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脸琵鹭,或和白琵鹭“组团”现身。“白琵鹭与黑脸琵鹭外貌特征相似,区别在于脸部小块区域为白色,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陈浩说,最多时在马銮湾湿地观测到的白琵鹭数量达20余只。
此外,短耳鸮、白额雁、豆雁、红喉歌鸲、蓝喉歌鸲、紫背椋鸟、凤头潜鸭、燕隼、赤腹鹰、草鹭等候鸟也可能在马銮湾湿地被发现。
插播一下,短耳鸮俗称“猫头鹰”,因为它的正脸形似猫且呆萌,有时会发出一连串低沉的“gu gu gu gu”声。它们夜视能力突出,白天,它们躲在树叶或草丛中睡觉,黄昏和夜晚才外出觅食。
园博苑除了鸬鹚,还有凤头潜鸭、红头潜鸭、斑背潜鸭、罗纹鸭、赤颈鸭等冬候鸟可能被观测到,目前观测到冬候鸟种类总计52种。喜欢“变装”的紫翅椋鸟也可能限时亮相。
此外,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天竺山森林公园、同安杉际内林场、小坪森林公园等也是欣赏林鸟冬候鸟的好去处,市民或能遇上黄颊山雀、灰树鹊、松鸦、红头长尾山雀、黄眉柳莺等。
栗喉蜂虎是顶流
夏天的厦门,就成了夏候鸟的主场。每年4月从东南亚飞来厦门繁衍生息,直到10月才离开的栗喉蜂虎,是夏天的“顶流”。
“栗喉蜂虎是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鸟类之一,2021年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彭志伟介绍,该鸟种拥有热带鸟类艳丽的羽毛特征,喉部为栗红色,黑色的过眼纹,翅膀和背部皆为绿色,尾翼为蓝色,翅膀内侧为橙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为了给栗喉蜂虎提供更好的繁殖栖息环境,2011年厦门在市中心设立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
如今,夏天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忠仑公园都可能看到栗喉蜂虎的身影。
而在思明区环岛东路一带堤岸,也可能邂逅成群的燕鸥,白额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褐翅燕鸥和白翅浮鸥等都可能光临。
责任编辑:唐秀敏
- 五省(区)启动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2024-10-11
- “胡萝卜”组团造访 福建厦门候鸟翔集舞碧波2024-01-18
- 越冬候鸟迁徙季节:珍稀候鸟在福建过冬2023-11-20
- 大批候鸟栖息闽江河口湿地 请保持“静音”2023-11-09
- 大批候鸟栖息闽江河口湿地 请保持“静音”2023-11-09
- 我国候鸟等鸟类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2023-11-08
- 数十种珍稀鸟类栖息越冬 为生态连江代言2023-11-08
- 候鸟可以飞多远? 高科技手段揭秘2023-10-30
- 福州公园迎来最美观鸟季2023-10-25
- 候鸟迁飞舞动命运与共——中国生态文明实践观察2023-06-07
-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
传递中国声音!厦航董事长赵东出席联合国全球2024-11-26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