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水产品产业园区数全省第一,养殖品种数全省第一,8个品种产量全省第一,出口额全国第一……“第一”背后的四大密码:
●实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已创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企业29家,覆盖包括对虾、鲍鱼等14类水产品种
●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共25家,总面积达1.27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企业认证23家,认证水产养殖品种10种
●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455家和初级水产品加工场625家,仅水产品加工产量就达86.6万吨、产值239.4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二
●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37家、市级49家,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占全省上10亿元企业总数的一半
碧水青山、河渠交错,漳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绝佳环境。近年来,我市以提高渔业效益、增加渔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水产养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坚守开发与保护并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名特化、板块规模化建设,积极活跃市场流通、打造知名品牌,在供给侧改革中加快转型升级,全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目前,我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一;156个养殖品种数量不仅居全省第一,其中三个品种产量还居全国设区市第一、8个品种产量居全省第一。同时,我市去年水产品出口量达41.35万吨、出口货值31.03亿美元,居全国设区市第一。在勇夺各项行业桂冠的同时,我市渔民收入也在不断攀升。去年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82万元,同比增长12.7%。
做优:
以品质为中心以种业工程为抓手
为了从源头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推进传统水产业向安全无公害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围绕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大力创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扩大产品、区域的覆盖面。
通过积极开展育苗、养殖、生产、用药、销售等环节全过程信息记录,我市实现养殖水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目前,全市已创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企业29家,覆盖包括对虾、鲍鱼等14类水产品种。
以水产质量安全为基石,全市水产种业工程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共有水产种苗场(含自繁自育)1600家,其中有注册苗场444个,已认定市级良种场12家、省级良种场8家。全市水产养殖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30%以上,石斑鱼、南美白对虾育苗产量居全省首位,并正以高优品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罗非鱼的养殖中,我市不仅鱼苗养殖面积近17万亩、产值突破16亿元,还建立起13条罗非鱼加工生产线,年加工出口罗非鱼3万吨,产值达3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罗非鱼主产区和种苗生产供应基地。
做特:
以绿色为重点以产区优势为特色
“绿色、无公害”是漳州水产品安身立命、打响品牌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我市以创建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抓手,重点拓展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积极发展碳汇渔业、休闲渔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全力打造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牌。
至今,全市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共25家,总面积达1.27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企业认证为23家,认证水产养殖品种达10种,而以鱼虾贝藻绿色无公害为原料的系列产品则达数百种。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产区优势,用“一鱼一产业”突出各地特色,通过建设工厂化养殖车间、重点发展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基地,因地制宜将水产业做优做强。现如今,成功培育发展出的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一批优势品种,已成为我市水产业的响亮“名牌”。其中南美白对虾年产量5.69万吨、年产值25.9亿元,年育苗量2029亿尾、创产值10亿元,助力漳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种苗生产供应基地。
责任编辑:林晗枝
- 厦门自贸区东渡口岸冰鲜水产品进口量猛增近五倍2017-04-09
- 滨海新城定制公交增至5条 发车时间与停靠站微调2017-03-02
- 沃尔玛在售水产品被检出禁药 食品安全把控迟迟不到位2017-02-28
- 福建水产品出口受益“一带一路” 连续稳居首位2017-02-24
- 漳州11个茶菜果菌现代产业园入选“3211工程”2017-02-11
- 东盟水产品成为厦门片区东渡口岸最大来源地2017-01-25
- 去年泉州关区进口台湾水产品总值近千万美元2017-01-10
- 近千吨水产品来厦贺岁 于2016年末顺利入境2017-01-04
- 福建4品牌荣获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6-12-20
-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省市确定2016-10-25
-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
漳州将严查房产中介 拒不整改将暂停网签资格2017-04-1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