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立人学校小记者 走进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湘桥村

闽南日报漳州立人学校小记者踏着春光,走进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湘桥村本报记者游斐渊摄

春雨过后,春暖花开。2月26日,闽南日报漳州立人学校小记者踏着春光,走进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湘桥村,游览湘桥七星池,参观古代大厝,到进士第里学习太祖拳,逛华佗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湘桥深厚的文化底蕴。

观大厝体味闽南文化底蕴

“哇,这就是湘桥啊,古厝池水,好有感觉啊。”早上9点,当闽南日报漳州立人小记者踏上湘桥的观景栈台时,小记者们不禁发出赞叹说。

湘桥村坐落在九龙江畔,九十九湾绕村而过,村庄临江傍水、港深水阔、人文荟萃。“请问,为什么叫作七星池啊?”针对小记者的问题,龙文区湘桥村驻村书记黄景林介绍说:“因为它的形状如数字‘7’,因此得名七星池。每口池塘对应一座古厝,七口池塘是相互连通的。”

“湘桥村有‘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等10余座历经数百年的明清古建筑,每座古厝结构规格大致相同,为五进式或三进式。”随后,在黄书记的引导下,小记者来到典型的清代官宅建筑代表——“翰林第”。

“看,屋顶的燕尾翘脊是逐层递进的。”小记者刘晨燕拉着身边的同学说。“翰林第为五进四天井建筑,第一进两房一厅,厅中供奉神像,第二进四房一厅,厅为接待客人,房间为儿子居住,第三进为主人及父母居住,第四进为女儿居住,两边护厝则为仆人居住。”小记者边听介绍,边在笔记本记下要点,并不时地分享自己的“发现”。“厅堂、井廊、护厝相扣相通,晴时能遮阳,雨时能排涝,就算是下雨天也不怕被雨淋到,设计真的是别具匠心。”

通过介绍,小记者还了解到,湘桥村人才辈出,“村庄依山傍水,古厝成群,加上人文荟萃,更显得这座村人文底蕴浓厚,此行出来,收获很大。”小记者李安萍赞叹说。

学武术体悟武学博大精深

来到“进士第”,听说在这里每个周末的早上都有武术老师免费教授武术和国学,不少小记者“摩拳擦掌”起来。果不其然,一踏进大门,便听到院子里传来阵阵“哈、哈”的打拳声。

“漳州市龙文区传统武术历史悠久,自明末清初龙文区就有民间习武健身习俗,为了更好地传承,村里挂牌成立了国学传统武术文化教育基地。”黄书记介绍说。看到小记者的到来,小学员们先表演了一组太祖拳,接着,几位师傅也一一上阵为大家表演基本打法,小记者们纷纷围拢,认真地观看,不时拿起相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老师,也教教我们几招吧?”在大家的邀请下,龙文武术协会副会长郑家坤亲自教小记者学习武术基础动作,并邀请小记者一起演示对练动作。“强中自有强中手,莫要人前自夸口,河深静无声,艺高不压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郑加坤不忘强调办班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传统武术魅力。

在学完武术后,小记者刘心妍表示:“我也学过跆拳道,传统武术接触比较少,跟跆拳道相比,我们的武术讲究有攻有守,让我感觉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逛庙会体验湘桥淳朴民风

古厝群中,其中最为奇特的一座明清建筑则是“华佗庙”,小记者们在黄书记的带领下,来到“古榕映衬,石龟守护”的华佗庙前。“它是全省惟一供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庙宇,当地人称它为‘仙祖庙’”。

踏进华佗庙,小记者们跟着虔诚起来,对华佗庙的人文气息又多了一分了解。“独特的建筑、神奇的传说,让我感受了浓浓的闽南文化。”小记者韩加丹说。

“这里为什么叫作潮音室啊?”华佗庙旁的潮音室引起了小记者的注意,“顾名思义,当时北溪之水经湘桥的九十九湾蜿蜒辗转流入西溪之中,潮水连连,出现了‘日现不蔽前山色,夜来常闻潮水声’的奇景,到了近年才渐渐消歇的。”黄书记解释说。

活动结束时,刚巧碰上农历二月初一的庙会,当地村民还热情邀请小记者一起吃素斋,“这里的村民很热情,民风很淳朴。”立人学校带队老师吴天炳说,“活动给了小记者不一样的体验,不仅领略了闽南水乡的美景,还增长了不少见识,真正感受到了历史文化名村的底蕴。”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