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门前三包”将让漳州更美!漳州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
▲电线、招牌乱搭乱设有望改善
台海网8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林晓琪 实习生 郑艺璇 通讯员 柯泓 文/图)漳州市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探索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案,自8月1日起,以漳州市主城区南昌路为先行试点,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模拟执法行动。
作为漳州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它是如何诞生,为何要锁定“门前三包”,有何意义?导报记者近日采访漳州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阮授智。
现状:责任制管理缺少“法”的制约
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临街两侧楼房首层几乎都是店面,背街小巷也都商铺林立,繁荣的城市经济为广大市民生活带来方便。但由于“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缺失“法”的制约,商铺店面前乱占道、乱悬挂、乱停放等突出问题也亟待解决。而漳州市政府于2005年出台、2011年修订的《漳州市市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须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来明确相关责任,解决规范性文件效力层级较低、可操作性不强、执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此外,近几年,通过开展创城和创卫活动,“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抓手,广大市民对进一步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已经能够理解和接受,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立法提供良机。漳州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及广大市民,通过各种途径,热议如何巩固和提升漳州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创城和创卫工作常态化开展,为开展“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立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论证、广泛征求立法项目建议,“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从众多立法项目中脱颖而出。而后,从立法计划编制、立法项目调研、草案起草、论证修改、三次审议到最后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漳州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历经10个月、前后修改31稿终于诞生。
背后: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要求
那么,漳州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为何锁定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呢?
“这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要求,为提升城市品质,漳州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立法工作先从城市管理着手’的要求。”阮授智表示,据此,漳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城市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法调研,并通过当地媒体向本市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在此基础上,还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密切沟通,反复磋商,最终共同确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城市垃圾管理和城市公共停车管理作为立法备选项目。随后,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又多次召开立法项目评估协调会,多角度、多方位对三个立法备选项目评估情况开展论证协调,“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最终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漳州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
阮授智说,选择“门前三包”作为漳州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也是顺应广大市民对优良城市居住环境的期盼。所谓的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是指责任人对责任区范围内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绿化亮化履行相应的责任要求。“这也是顺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阮授智说,他表示,“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仅仅依靠执法部门难以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通过地方立法,对责任主体履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塑造漳州城市品牌。
意义:城市管理将步入法治时代
作为漳州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的诞生,是法治漳州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漳州市地方立法工作迈出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漳州市城市管理工作步入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的法治时代,必将惠及后人、影响深远。
这部法规的诞生,也获得漳州市领导干部的高度评价。“很好!这个若干规定实在、管用。”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如此高度评价。“漳州市人大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精心组织,通过了漳州市首部地方实体法,必将对漳州市市容市貌、环境改善、文明城市创建起到重要作用。”漳州市政府市长刘远对这部法规予以高度评价,也对法规的施行充满信心。
这部法规不仅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又有漳州地方鲜明特色,充分体现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立法理念和法规的公平公正,也为福建省其他设区市在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立法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责任编辑:杨林宇
-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
漳州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消除和整治了一2017-11-12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