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从小渔村到新港城 漳州开发区26载蜕变

编者按

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改革开放40年,福建作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始终以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探索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福建各地如何先行先试、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本网推出“风云40载·高质量发展的福建实践”系列报道,讲述福建各地改革发展的故事,以传递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

吹拂着习习的海风,刘国平在漳州招商局码头登高而望:繁忙的厦门湾南岸,一艘艘货轮相继倚港停靠,起重吊桥繁忙装卸,运输车辆来往穿梭……

这里是俗称“漳州港”的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漳州开发区”),地处福建漳州沿海。1992年交通部、福建省政府、招商局集团为服务对台“三通”谋划创办漳州开发区,由招商局集团负责经营管理,着力打造中国“第二蛇口”。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电、路、通讯“四不通”的荒滩野岭、乱石浅滩,基础配套十分薄弱。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打石捕鱼为生,人均年收入仅几百元,生活十分艰苦,所在的“打石坑”村即是由此得名。

26年后,漳州开发区从昔日荒山野岭、乱石浅滩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为促进厦门湾区域经济发展,为福建改革开放注入了新内涵。

从小渔村到新港城 漳州开发区26载蜕变

漳州港码头集装箱整装待发 陈绍雄摄

依海兴港 打造港口发展龙头

“白天听炮声,晚上点油灯。”1992年12月28日,随着一声巨大的山石爆破声,漳州开发区建设正式起步。早期的建设者就住在南炮台简易的工棚内,喝着苦涩的井水,开始移山填海建码头,修路架桥拓荒土的艰苦创业历程。

那时,漳州开发区1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中,仅有不到7%的缓坡农地,基础配套还十分薄弱。但“养在深闺”的开发区,自然岸线绵延28公里,-8米以下深水岸线长达13公里,可建3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港口靠近国际主航道,港湾不淤积且避风条件好,港口条件优越。

以港口发展为基础,漳州开发区迈出了开发建设的步子。

“港口建起来了,港区将与周边地区路网衔接起来了,诺尔、中集、豪氏威马等国内外优质项目引进来了,我们不再是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民,而成为技术工人、个体经营户甚至是企业家,港口的建设不仅让这里有了生机,还让我们富了起来。”刘国平说道。

漳州开发区诞生之初,与许多创业者一样,刘国平选择来到这里发展,并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而刘国平也从普通工人,成为企业家,2006年,他创办了漳州开发区众诚运输有限公司,依托招银港区开展粮食与木材运输。

从1.5亿资本金起步,夷平了13座大山,开挖1.1亿方土石。昔日的荒山滩涂今天已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建成了11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开通了17条国内外货运航线,年吞吐能力达4000万吨以上,成为“对台货物直航港”和福建省最大的散杂货公共码头之一;港口累计实现海关税收180多亿元;初步形成交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加工业和粮油食品加工业三大临港产业集群,具备年400亿元产能;累计引进项目1000多个, 合同金额67亿美元……

从小渔村到新港城 漳州开发区26载蜕变

厦门湾南岸漳州滨海新城区

今年6月3日,总投资13亿元、规模15万吨级的后石港区3号泊位正式开港运营。该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435万吨,是厦门港最大等级的散杂货码头,投产后可进一步提升厦门港总体货物吞吐能力,有助于厦门湾南北两岸港口协同发展。今年1-10月,漳州招商局码头已完成吞吐量2002万吨,比增39%,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比历史年吞吐量最高的1860万吨还多出142万吨。

“我们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正积极探索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港航物流服务、滨海旅游和海工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勇表示。

目前,漳州开发区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粮食、木材、钢材三大货物集散地。辖区内的招银港区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进口木材集散地,是全国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并跻身“中国十强进口木材港口”,年均木材进口量超过160万立方米。

昔日的小渔村已蜕变成新港城,正迈步走进大湾区经济时代。

系列报道

福建沙县:林改让山林活乡村兴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 福建南平科特派制度助推绿色发展点绿成金

转型升级 建设活力产业新城

十年建配套,十年引产业,十年造新城。

“未来学习会从灌输变为体验和感知。”在沉浸式智能场景教室,演示裸眼3D教学软件的爱果冻科技有限公司CEO冷栋说。创办两年来,爱果冻科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示范项目,并成为教育部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入选企业。

“漳州开发区发达的教育体系适合发展智能教育科技产业。希望未来人们谈起智能教育科技时,就会想到这里。”冷栋说。

爱果冻科技是漳州开发区近年来致力打造虚拟现实产业的一个缩影。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漳州开发区不断调整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全力打造高端智造、智能汽车、泛信息技术、大健康、大旅游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投资2.7亿元建设智慧城市,包括大数据中心、城市安全监测等17个子项目,其中,北斗卫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 无人驾驶社会实验室” 被列入交通部2+3+2重点扶持名录。去年以来,福建首个第四代泛信息技术产业综合体“招商局·芯云谷”、世界领先的虚拟现实软件企业EON中国区总部、华为、中关村意谷等项目接连落地。

从小渔村到新港城 漳州开发区26载蜕变

漳州开发区夜景

漳州开发区与厦门仅一水之隔,依山面海,有美丽的沿海风光、山庄公园等众多美景。凭借优越的条件,漳州开发区加快实施“退二进三”、“ 腾笼换鸟”。 2016年,通过改造工业旧厂房,引进万星海峡两岸影视基地,建成福建省最大的室内摄影棚。累计投入近4亿元开发建设了南太武山地生态园、南炮台公园、西班牙风情小镇、南太武黄金海岸等以生态、户外、休闲为特色的“三海八园十二景”特色文化旅游景点。通过持续举办双鱼岛音乐节、露营大会、国际风筝节、杨梅文化节等品牌节庆旅游活动,大力发展旅游和影视文化产业。

“为了推动文化、影视、旅游项目的发展,漳州开发区从财政投入、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制定实施系列文化影视产业发展扶持优惠政策,为文化影视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漳州开发区文化旅游发展局局长黄清亮说,“未来,漳州开发区还将积极培育扶持文化旅游和影视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华体电竞馆、双鱼岛主题乐园、冰雪世界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落地。”

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漳州开发区还积极探索创建“金融创新实践区”。设立了规模9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3.5亿元的生态智慧创投基金,配合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双创空间载体,引进培育优质项目,为产业创新提供支持。目前,已有平行威客网络科技、数豆者科技财税服务平台、元农科技等多家互联网创业企业,以及漳州泰智会众创空间、漳州厘米空间CM Space等一批创新创业机构在此陆续投入运营。

系列报道

福建沙县:林改让山林活乡村兴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 福建南平科特派制度助推绿色发展点绿成金

勇立潮头 致力推动厦漳同城

26年来,地处厦门湾南岸的漳州开发区更是主动融入厦门湾经济圈建设,积极在厦漳同城化进程中发挥“桥头堡”和“排头兵”的重要作用。

2006年1月1日,福建省对厦门港资源进行整合,厦门湾内原漳州港务局所辖的招银、后石、石码3个港区并入厦门港,厦门湾南北岸港口实现管理体制一体化,整合后的厦门港便承担起了港口资源整合开发和厦漳同城化发展先行先试的使命。

“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港—中区—后城’模式,融入厦门湾经济一体化,全力建设了集疏运网络系统,不断提升工业区到滨海城市的承载能力。”丁勇说。

2013年以来,漳州开发区大力推进厦漳两地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了厦门湾水陆交通公交化。建成的厦漳跨海大桥、招银疏港公路,与沈海高速、厦成高速连接,构筑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40分钟可抵达厦门机场、厦门火车站,30分钟可抵漳州市区。海上巴士15分钟可抵达厦门岛,城际公交便捷直抵海沧、龙海、漳州市区,融入厦门湾半小时都市生活圈。

去年以来,漳州沿海大通道(漳州开发区段)竣工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南联北拓的公路路网。区内昆仑山路、店观路、虎甲山路等建成通车,“四横三纵”路网配套不断完善。以公共自行车、共享自行车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统也日趋完善,出行快慢两相宜。今年9月8日,厦漳跨海大桥通行费大幅度下调,为进一步促进两地群众的往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从小渔村到新港城 漳州开发区26载蜕变

漳州开发区海滨学校 吴清海摄

“长期往返于厦漳两地,过桥费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降费调整为5元,是个好消息。”家住漳州开发区,却在厦门工作的温志敏说。大桥通行的优惠政策不仅为同温志敏一样的“候鸟族”带来实惠,更为厦漳同城化的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在厦漳同城化进程中,教育、医疗等优质社会资源也实现了流动与共享。2001年以来,漳州开发区引进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创办了厦大附中、厦大附小、厦大幼儿园、南太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形成“厦大系”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起,漳州开发区大力实施“15年教育免(补)学费”政策。今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漳州招商局开发区分院正式揭牌,标志着漳州开发区医疗卫生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也是厦漳医疗资源合作共享,厦漳同城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26年来,在招商局主导下漳州开发区积极融入厦门湾发展,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全力推动港城互动、产城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创业发展之路。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近500亿元,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80亿元,单位土地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49亿元/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平均投资强度的8.28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3万元,是开发之初的151倍。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案例,漳州开发区“从无到有,有小变强”,实现了从闽南传统小渔村到宜居宜业滨海新城的蜕变,成为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未来,漳州开发区将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融入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和厦漳同城化建设,努力以高质量赶超发展,加快建成花园式、智慧化、产业兴、人气旺的宜居宜业滨海新城。”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勇表示。

系列报道

福建沙县:林改让山林活乡村兴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 福建南平科特派制度助推绿色发展点绿成金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财金协同 助企共进”福州水部街道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