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浦古镇一家肉粽店颇具人气 守艺三代情系粽香

“郑师傅,来几个肉粽!”端午节来临,80后创业者郑庚城与洪志纯夫妇明显比平时忙碌了许多。虽然他们的店面不过30平方米,但在古镇近十家肉粽专卖店里,属于他们的“郑记肉粽店”特别热闹。

“郑记肉粽店”位于漳浦古镇旧镇镇菜市场附近,其独特的肉粽制作手艺至少已有七十年历史,郑庚城与洪志纯夫妇是其第三代传承人。“包粽子嘛,在闽南,是一般女人都要会的活儿。但是要把它做得精巧好吃,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洪志纯总是念念不忘母亲说过的这句话。

洪志纯的母亲郑荫花虽然刚过花甲之年,但与粽子打交道却足足有半个世纪。洪志纯介绍,她的母亲在七个姐弟中排行老二,从小就跟着外婆在旧镇码头边一个名为“渡船尾”的临水街巷生活。这个“渡船尾”位于漳浦“母亲河”鹿溪与另一条重要溪流浯江两大溪流入海口的交汇处,是重要的水陆商贸集散地,许多往来客商都会汇集于此,并做短暂歇脚。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外婆就靠着勤劳的双手包粽子、蒸馒头、煮鱼粥、炒面茶、做糖米糕等,沿街向往来客商叫卖,以此养家糊口。

“当时,外婆包的粽子最好吃,水客们都喜欢买。”洪志纯说,在七个姐弟中,就数母亲心灵手巧,外婆就把许多制作肉粽的绝活都传授与她,而这一接手,就是一辈子。

眼下,每天凌晨4点多,洪志纯和母亲郑荫花都早早就起床,一起来店后面加工坊里帮忙的还有姨妈、姨表姐等人。因为讲究传统手作的风味,保证不走样,不走味,大家分工都很固定:一人蒸煮、清洗粽叶,一人淘米,一人炸葱花油和炒糯米,还有四人专门包粽子,此外也有打杂的一二人。“包粽子的工序很繁琐,多达二十几道。”洪志纯透露,在搅拌糯米、配馅儿和包粽子这几个环节,郑荫花一定要亲自指导,甚至只能自己做,因为在漫长的劳动中,她已练成独家“绝活”,还形成不曾外传的独家配方。

洪志纯原本学护理。可是因为她是独生女,郑荫花担心手艺失传,便将她召回。大概在十几年前,第二代手艺人郑荫花正式将其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了洪志纯,包括其所谓的独家配方。这一做法,标志着“郑记肉粽店”的传统手艺完成了新老交替。

接过重担之后,洪志纯成了家里的新“掌柜”。2007年,洪志纯与郑庚城喜结连理。原本在厦门创业的郑庚城辞去工作,加入到肉粽店的经营中。此时,郑荫花则退居幕后帮衬着。

“平常我们可以卖出100挂,一挂是20个粽子,但端午节一到,最多时要蒸煮近500挂的粽子。”洪志纯一边马不停蹄地给排队的客户递送肉粽,一边说。她的丈夫则在一旁忙着将冷却后的肉粽打包,而订单电话还在接连不断地打进来。

(洪锦城 文/图)

责任编辑:海凡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拼多多发布Q3财报,“减免+扶持”举措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