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侧记

漳州刺绣第八代传承人郭惠玲展示刺绣工艺

南靖竹筒席、长泰竹编、漳州刺绣、诏安黄金漆画……6月8日下午,由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高新区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漳州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南湖文化生态园举行。活动现场除了有非遗产品展销和红色文化遗产问答抽奖活动,还有风味美食吸引八方来客。

“哇,有竹蜻蜓耶!”循声而去,长泰竹编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游客。“这是怎么做成的?”“做一个竹编要多久?”游客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长泰竹编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林丽云耐心细致地回答着游客的问题。

今天的圩日活动,林丽云与她的父母都来到现场,摊位后面,林丽云的父亲林仁凤正专心致志地编织着竹编,“竹编技艺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林丽云说,“就拿我父亲编织的六角篮子来说,一个六角篮子就要花六天才能完成。”

据林丽云介绍,竹编产品的生产一般要经过选料、劈篾、编织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有很深的奥妙,“竹编是慢工出细活,有时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手艺人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才能做出一件合格的竹编艺品。”令林丽云感到惋惜的是,现在会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通过这个平台,能让大家走近竹编技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竹编制作技艺。

“你们这个木船的桨在哪儿?”定居漳州的陈志刚在福船模型摊位上驻足许久,认真询问着东山海船钉造技术传承人吴添才,“之前出海过,对船特别感兴趣,刚好今天的活动有海船的摊位,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陈志刚对于今天的圩日活动赞赏有加,“通过非遗展示活动,给市民提供了一个窗口,让市民能见到平时见不到的技艺。”

据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简奕耕介绍,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闽台传承”和“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本次活动涵盖了闽南地方特色曲艺、戏曲展演;非遗传统工艺现场互动展示;非遗项目图文展、红军进漳等红色系列主题展,博物馆海丝文物、馆藏非遗图片展;漳州旅游景区宣传展;非遗产品展销;文创产品及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制作等极具闽南特色韵味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展示。

本次宣传展示旨在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加强与台湾地区的文化交流,并且根据闽南地域特色、文化风格和资源特点,发挥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记者 张江璐 文/图)

责任编辑:海凡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