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漳州工艺美术技艺棉花画:一“花”一世界

漳州工艺美术技艺棉花画:一“花”一世界

郭美瑜(上图)制作的漳州水仙花栩栩如生。

漳州工艺美术技艺棉花画:一“花”一世界

经过改良创新,立体的棉花画更加生动。

漳州工艺美术技艺棉花画:一“花”一世界

建筑物的梁柱需用指尖慢慢地捻出形状。

漳州工艺美术技艺棉花画:一“花”一世界

一有时间,郭美瑜就带着棉花画进校园。

台海网6月1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一团不起眼的棉花,在郭美瑜灵巧的手上捻、揉、抽、粘,变成一张张棉纸、一根根梁柱、一片片羽翼。辅以一团绒线、一把剪刀、一杯桃胶,一幅幅清新隽永的立体画作跃然纸上。

时间回到2004年的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组来到法国一户人家拍摄,主人指着墙上的一幅工艺作品说:“欢迎来自棉花画故乡的朋友。”彼时,棉花画在它的故乡漳州,已消失了十几年。几经寻找,当年棉花画“五朵金花”之一的郭美瑜重新“出山”,担负起传承职责。在她的努力下,漳州棉花画起死回生,继续描绘着一“花”一世界的美丽。

半世浮沉:艰难岁月里诞生

作为漳州首创的一种工艺美术技艺,棉花画综合运用彩扎、浮雕、国画等艺术技法,制成品构图新颖、造型生动、立体感强,具有鲜明的民间美术特色。以郭美瑜的代表作《百鸟朝凤》为例,这幅长2.58米、宽近2米的大型棉花画,塑造了凤凰、黄鹂、寿带、喜鹊、燕子、白头翁等上百只鸟儿和几百朵怒放的鲜花。这样气韵流动的画面,全靠手工抽取棉花,一根一根堆、塑、贴而成。

清代时,弹棉匠为图美观,会在棉絮上铺花、缀字。但棉花画真正成为一门工艺,是在上世纪60年代。艰难岁月物资匮乏,棉被无法大量生产,合作社的工人何去何从?时任漳州二轻联社工艺美术组主任林辉提出,将棉花搬到镜框内做成工艺品。

1963年,游秋源、黄家声等师傅把原本附着在棉被上的平面吉祥图画分离出来,制作成《猫》《鹰》《金鱼》和《花卉》四块棉画布置橱窗。后经不断改造,人们用彩塑、彩扎的手法塑造动植物,配以风格类似国画的淡雅背景。漳州棉花画诞生后,很快受到国内外好评,不仅作品频频出国展览、被定为外交赠礼,还登上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祖国新貌》纪录片。

1971年,黄家声等人组建了棉花画制作车间,郭美瑜和其他4名女孩进厂学艺,从染棉漂洗、轧棉花、装订镜框等基础活儿做起。郭美瑜回忆说,为了做松鹤图,只一道剪翅膀的工序,她一练就是十多天,“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一幅松鹤图做下来,要一两个月。1972年广交会,厂里接到不少订单,师徒们创新工艺以画代粘,制作了大量神采焕然的老虎图,受到采购商青睐。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郭美瑜已学有所成,开始带徒弟。她的师傅们则登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1983年,黄家声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评会上荣获创新奖和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创新二等奖,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家”称号;游秋源主创的棉花画作品,也获得了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起死回生:一脉传人踟蹰行

上世纪80年代,漳州棉花画一度供不应求,远销40多个国家。人们每逢乔迁、新婚,都喜欢在新房里挂上一幅棉花画。然而,恶性的市场竞争很快搞垮了这个行业——为抢夺订单,企业间不是比拼质量、创新,而是大打价格战。到上世纪90年代,棉花画厂纷纷倒闭,郭美瑜所在的企业也不例外。盛极一时的棉花画几乎到了人散艺绝的境地。

下岗后的郭美瑜黯然回到家中,接手了父亲的照相馆。不过,她对棉花画的喜爱并没有减退,在照相馆里,她用棉花画布置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场景,让这份美丽伴在左右。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4年央视《夕阳红》节目播出后,有关部门开始寻找棉花画传人。最终,时任漳州市二轻联社主任周建成找到了郭美瑜,希望她能挽救这濒临失传的技艺。复出后,郭美瑜的作品先后蝉联第五届、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银奖,她因此被省政府授予第四届“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为了潜心创作,她还忍痛关掉了父亲留下的照相馆。

作为棉花画目前唯一的传承人,郭美瑜的作品继承了传统技法,又进行了创新。她在棉花中掺入绒线,使棉花画的亮度、色彩更胜一筹。她还将中国画、雕塑、现代光电技术等巧妙地融入创作之中,让棉花画从原来的平面堆塑改为具有立体感的浮雕、圆雕造型,更加活灵活现。

眼下,郭美瑜正带领团队接手一个大项目——用土生土长的棉花画表现漳州本土的风景、古迹、人物和故事。这个大型系列作品被她暂时命名为《一带一路》,今年下半年有望在漳州美术馆展出。

艰难守艺:后辈学艺需定力

虽然棉花画已经入选漳州市级非遗项目,虽然女儿也开始系统学习制作技艺并自主创作风格活泼、贴近年轻人的生肖主题棉花画,但67岁的郭美瑜仍时常眉头紧锁。她担心,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这门技艺后继无人。

“完成一幅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郭美瑜说,由于创作耗时长,自己精力有限,加上会做的人太少,棉花画很难走向产业化。她“重操旧业”这些年来的作品,除了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订购、收藏,或赠送朋友,真正进入市场的只有寥寥数幅。

产业化缺乏条件,技艺的学习门槛又相对较高。郭美瑜说,学习棉花画不仅要喜欢更要用心。“光基本功就要练上好几年!”她表示,棉花画基本技法大概包括抽丝、按压、捏、搓、扎、剪、叠贴、刷胶固化等,每一样技法又包含很多小技巧,“一定要很有耐性,很有定力”。

对于棉花画的传承,相关部门也在想办法。每个月,漳州市艺术馆会组织郭美瑜到一些学校和基层社区开课推介棉花画。逢漳州非遗“圩日”,她也会受邀前往展示技艺。2013年,郭美瑜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非遗技艺展演,让棉花画在中外专家面前惊艳了一回;去年,她又应漳州市文旅局的邀请赴台湾进行了交流学习。

“我就怕这个手艺断掉!”郭美瑜说,她希望多收一些喜欢棉花画又愿意坐下来认认真真学艺的徒弟,能够一起把这项具有漳州特色的传统工艺继续传下去,乃至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