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导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南网漳州站特别策划“庆70华诞·忆峥嵘岁月”系列采访活动,本活动分为“我和祖国同岁”“70年一路有你”“老企业的光辉岁月”三个部分,将通过东南网图文、视频等全媒体形式,多角度展现漳州这70年发展的壮阔历程,记录漳州这片土地人们的生活变化,以及新时代新征程下漳州的新面貌。

本期,东南网记者来到了漳州茶厂,聆听那里的老茶人讲述漳州传统乌龙茶技艺来源和发展,以及关于漳州茶厂这家老企业的“光辉岁月”。

漳州茶厂用坚持守住百年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漳州茶厂内员工正用传统手法包装茶叶  卢丽娟摄

东南网漳州8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 卢丽娟 实习生 李祯 戴钰城 林洁 文/图 视频)“乘风飞马大前门,流香色种一枝春”,老一辈的漳州人曾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

这句说着烟和茶的顺口溜,代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漳州人对心中奢侈物质的向往,那句“流香色种一枝春”指的正是漳州茶厂生产的茶叶。

漳州人好饮乌龙茶,尤其好饮武夷岩茶与安溪乌龙茶。早在清朝时期,安溪的茶商们就纷纷到漳州开店,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乌龙茶制作技艺。后来,漳州茶厂成立,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乌龙茶制作技艺,并最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

如今,传统乌龙茶已成为漳州老字号品牌。今年2月,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工艺生产的铁观音、黄旦、龙珠、流香、色种、一枝春等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漳州茶厂用坚持守住百年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旧时林奇苑茶庄包装箱和内包装广告纸  黄艺辉供图

百年的茶艺 它和安溪斩不断的联系

说起漳州乌龙茶,它跟安溪还有着深厚的渊源。

清朝时期,安溪人林正博因事来漳,顺便带来自产的茶叶试销,清同治年间,他在今青年路创办了奇苑茶庄,专营武夷岩茶。后来,奇苑茶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清末分别在厦门和云霄设立茶栈和分号,茶运漳浦、诏安、东山等地,销售茶叶有大红袍、铁罗汉、铁观音、色种、水仙等数十个品种。

由于生意兴隆,“奇苑”茶在市场上遭人仿冒,茶庄主人于是以雕板印刷内包装纸作了“消费提示”,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提示”便真正做成。

到了抗战期间,安溪许多经营茶山又有经济实力的人,相继举家迁居漳、厦两地,他们当中很多人就在漳州经营茶业。1937年,张振美从缅甸回国,他随父亲张彩南往返于安溪与厦门间采购茶叶配运外销。1942年,安溪大坪家中遭遇土匪抢劫,张振美举家迁到漳州创办了张源美茶庄。

漳州茶厂用坚持守住百年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旧时用来装茶叶器材   林永清 摄

民国至1949年,漳州茶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苑岩、瑞芳、林荣发、东源、南源、华南、耀源、源春、华圃,等等,鼎盛时期共有40余家茶庄。这些店铺带来的不仅是茶叶的销售,他们还带来传统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1956年公私合营,这些茶庄纷纷并入了国营漳州茶厂,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进入漳州茶厂成为了技术队伍,其中曾被誉为安溪制茶的“五虎”之一王孝纽,就成为了漳州茶厂成为烘焙技术骨干,张振美则成为了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的第二代传承人。

漳州茶厂用坚持守住百年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80年代漳州茶厂筛分车间  黄艺辉供图

老茶人的记忆 茶厂从兴起到困境

在漳州立人学校的大门旁,矗立着一块牌子,上面用繁体字写着“福建省漳州茶厂”。走进漳州茶厂二楼,坐在斑驳的办公室里,沏上一杯乌龙茶,听着老员工们说着漳州茶厂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漳州茶业百废待兴,为了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政府加快了茶叶生产的步伐。1952年6月,华东区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漳州办事处成立了,并于1954年在漳州官园建立了漳州(安溪)茶厂。1956年,茶厂更名为福建省茶叶公司漳州茶厂,担负龙溪地区、龙岩地区乌龙茶收购、加工、内外销售任务。

那时,有山、有茶,还有一群喜爱茶的人,天时地利人和,“注定”了漳州茶厂今后的声名鹊起和无限风光。

漳州茶厂厂长林燕腾跟我们说,1964年漳州掀起了向山地进军、大规模开辟高标准新茶园的高潮,短短三年就开辟扩种新茶园37847亩。“当时的厂房是租用民房,简陋矮小,设备大都为竹编具,以手工操作为主。”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1969年漳州市又投资91万元,在小坑头建设了新厂。 

漳州茶厂用坚持守住百年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20世纪70年代,技术员在向茶农讲解传授茶叶技术。 黄艺辉供图

新厂投用后,茶厂的效益逐年递增。期间,漳州茶厂注重资金积累,不断壮大职工队伍,还在1982年自主研制了6CT15-350型茶叶拣梗机和电子控制均堆拼配自动线作业,使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迈进。

到了1986年,漳州茶厂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光。

那时漳州茶厂的先进设备和高产量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全厂上百台全新的设备、内外销独立的流水作业线、自行研制的加层干燥机和电脑茶叶拣梗机,1年能生产百万斤茶叶。巅峰期,茶厂有固定职工300多人,临时工更是达到1300多人。漳州茶厂也先后获得了“安全先进单位”“商业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省级先进企业”等诸多荣誉。

然而天不遂人意,从1992年开始,受到体制和市场影响,漳州茶厂效益就逐渐下滑。到了2000年,漳州茶厂举步维艰,陷入了困境,开始大幅裁员,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慢慢地,那股浓郁的老“茶”味道正在淡出漳州人的记忆。

漳州茶厂用坚持守住百年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漳州茶厂的茶叶在海峡茶博会上展览  林永清摄

打响老品牌 漳州茶厂枯木逢春

留守的老茶人想要留住漳州的这一味老茶。

如何走出困境?“坚持!”林燕腾意味深长的说出这两个字,边上的副厂长林瑞祥也说,如果在当时没有坚持的话,漳州茶厂也不会扭转颓废的局面。

尽管此后茶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在漳州市供销社的支持下,漳州茶厂进行机构体制改革,盘活企业资产,逐步减少历史包袱。2007年漳州茶厂和茶农联手,建立5000亩的茶叶出口生产备案基地;2009年组建茗汇茶叶合作社,发挥漳州茶厂的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和评茶师的培训,实现产销联合。

他们逐步恢复一些传统老产品的生产出口,同时开发了11个新的花色品种投放市场。在制作工艺上,漳州茶厂坚持传统做法,重摇重发酵,还注重温火慢焙,以火攻、外观见长。“传统工艺制作的浓香型茶叶一般不需要冷藏,时间久了也不会变味。”林瑞祥说。

漳州茶厂还在茶的包装工艺和样式上保留了“老味道”。他们用延续了半个世纪的方式手工包装着精制乌龙茶,一枝春、色种、流香、龙珠、黄旦,基本上都是纸质包装,半斤装的也只是用塑料外壳做简易盒子。在销售上,漳州市供销社还搭建了“漳州一枝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商平台,以漳州茶厂产品为主打,吸纳社会力量进行平台的日常电商营销。

漳州茶厂用坚持守住百年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非遗展示馆  林永清摄

漳州茶厂办公室主任黄艺辉跟我们说了这么一个故事,2014年漳州市供销社主任很重视茶厂发展,亲自带领厂长到漳州各单位去上门推销。后来,漳州多个部门开始将漳州茶厂的茶叶作为办公用茶,并一传十,十传百,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此后,漳州茶厂逐渐走出困境,2016年漳州茶厂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8年该厂组织了5个不同花色品种的茶叶参加了世界茶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名茶”活动,均荣获了金奖。

在保护和传承上,漳州茶厂从2017年开始申报“非遗”,2018年,漳州茶厂“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非遗展示馆和传习所揭牌。今年2月,该技艺获得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上报国家级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备投项目。

经历风雨和岁月的磨炼,漳州茶厂这棵老树,带着漳州特有的印记,将继续散发着漳州的“老茶味”。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