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战“疫”记

漳州市医院医疗救治团队为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3月7日,一则消息刷爆了漳州人的微信朋友圈——漳州市最后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漳州市医院出院。至此,全市累计确诊的20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并实现连续22天零新增确诊病例、零新增疑似病例。

从1月25日省卫健委确认漳州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到我市最后一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这场没有硝烟的“漳州保卫战”,持续了整整四十三天。“清零”的背后,凝结着一个个“参战”医护人员不惧风险的日夜坚守和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畏与担当,用“召必回、战必胜”的强大信念赢得了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阶段性成效,凝聚起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和时间赛跑:关口前移 严防死守

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距离市中心大约有6公里的路程。

根据漳州市疫期对传染病的分工,从各大发热门诊“哨点”确诊的病例,全部送至这家市级定点医院救治。它是我市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最重要防线,也是主战场。

“在漳州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前,我们就已提前空置出隔离病房,做好应对准备。首位患者收治入院当天,医院即实现了医护人员到位、设备防控到位、物资保障到位、生活保障到位。”作为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抗疫专家组副组长、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林立经过四十多天的奋战,深刻体会到漳州医疗战线的“硬核”实力。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筛查、疑似病例定点隔离、确诊病例集中收治实现分级全覆盖;

——村、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筛查、信息报告等措施全面落实;

——“一患一团队”“一患一方案”“互联网+医疗”、心理援助和干预等组合拳强劲挥出;

——427名精英组团布阵一线、转诊病人“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站上“火线”的漳州有条不紊地“攻城拔寨”,全力和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

然而,四十三天的战“疫”路,并不是每次“出征”都那么顺利。

患者老郑1月22日从武汉返漳后,隔离期的两次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CT拍片呈现肺部感染严重。真的只是普通肺炎么?一边安抚急着出院回家的患者及家属,我市一边继续坚持隔离治疗并重复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经第五次咽拭子检测后呈阳性,最终予以确诊;

患者小许入院后的CT检查显示肺部没有病灶,临床表现轻微,但多达八次的核酸检测均持续呈阳性,经省专家组会诊后确定为全国罕见病例。普通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理想怎么办?我市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成功“阳转阴”,帮助患者健康出院……

“敌人实在太狡猾,一旦有疏漏就可能出现新的危险传染源。” 抗疫专家组组长、市医院院长蔡铭智感叹,“这场硬仗,我们不仅主动出击,更在时刻严防死守。”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防治关口不断前移、战线不断缩紧,持续上升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字终于开始回落:20,20,20,19,18……0,抛物线尾端停留着的,是胜利的曙光。

与病魔抗争:尽责守护 绝不后退

“说来惭愧,我们也会害怕。我觉得我们不是英雄,也并不伟大,只是一群在全力做好最本职工作的普通人罢了。是身上的这袭白衣,让我们拥有了面对病魔的勇气与铠甲。” 市医院隔离病区护士长郑义春说。

二十年工作生涯中从没在家度过一个除夕的她,本打算今年春节回老家陪陪父母,却在接到医院召集令后第一时间赶回,并主动请战参与朝阳分院隔离病区一线救治。四十三天的战役里,她参与救治时间最长、年龄最大、上的夜班最多,还因为舍不得浪费防护服资源而常主动延长值班时间,成为组里“最拖班”护士。

与郑义春同组的林小红去年刚刚毕业,是这个团队里最年轻的护士。第一次和新冠肺炎病人近距离接触,她就经历了一场紧迫而危险的大抢救。“当时一名重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骤然下降,造成呼吸困难,病人不停呻吟并冒着虚汗,检测仪也发出刺耳警报,必须立刻为病人建立人工气道。”林小红毫不犹豫冲了上去,协助插入喉镜、插入气管导管,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之后,屏幕上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时她才突然心里一揪:插管过程必须要近距离面对患者敞开的、不断喷涌出病毒的呼吸道,稍有不慎,“中奖”概率非常高。“你问我怕吗?当然怕,但这是职责所在,我们绝不退后。”她说。

推着患者从朝阳病区感染科大楼到门诊CT室拍片,需要走过一段很长的路,到达位置后要协助拍片、操作消毒,然后送病人回病房安置,来回一趟要花近一个小时。被雾气笼罩的护目镜、严密紧扣的防护服、口罩、帽子,让医护们的听觉、触觉和动作都变得有些笨拙,碰到天热时更是常被闷到喘不过气;日常上班期间,由于怕扎紧的防护服撕裂受损,大家几乎不能坐,一站就是6-8个小时,期间禁水、禁食……尽管困难重重,“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下”却是郑义春在团队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最让她暖心的一句。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丝毫抱怨,有的只是默默奉献、尽责守护。这场持续了四十三日的阻击战中,有脸颊满是压痕、皮肤红肿破皮的她,有穿着闷热防护服、几近虚脱的他,有利用转运呼吸机一路运送患者到负压隔离病房的她,有隔着防护玻璃用手势和贴纸交流信息的他,还有面对记者不肯说出姓名、只怕妈妈看到会担心的她……正是来自全市呼吸、重症、护理、中医、检验、影像、院感等近千个她和他的全力以赴、义无反顾,才将一个个生命从病毒手中抢回,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终现希望。

治病还疗心:轻装上阵 继续防控

胡爷爷在住院期间学会了打视频电话。

用惯了老年机的他,终于在护士帮助下第一次成功跟家人进行了“云见面”,开心地把满脸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从1月30日入院到3月7日出院,75岁高龄的胡爷爷是此次疫期住院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病症最重的一名患者,入院初期每一次移动都会伴随剧烈咳嗽。拍背、吸痰、喂药、清理排泄物,市医院四个班组的医护人员尽心尽力守护陪伴着他;怕他感到孤独,护士们一边亲昵地喊着“爷爷”,一边轮流为他读故事、念报纸,还帮助他下载App、学习年轻人的“时髦玩意儿”。“我好像一下多了好多个孙女,感觉好幸福。”治愈出院时,胡爷爷拉着大家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与胡爷爷一样,受到医护无微不至关怀的患者还有很多:想念家乡炖豆腐的郑阿姆,隔天就吃到了为她特定的盒餐,熟悉的豆腐香暖到心底;因对疫病焦虑恐慌而导致失眠的许伯伯,每天都有专业心理团队帮助舒压;19岁的小惠最喜欢看院区种的花花草草,每次带她下楼拍片检查,护士姐姐总会刻意在路上多停留一段时间,看她开心地撒欢蹦跳,尽管这些时间对于身穿厚重防护服、闷到气喘的她们来说是种煎熬;还有在病区白墙上手绘的一幅幅暖心卡通画,在床头放着的一张张写满鼓励话语的小纸条……

“这里,不仅治病,还疗心。”2月25日,新冠肺炎患者郭先生出院时说。

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直对病毒的危险、救助者的负面情绪,处在漩涡中心的医护本身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我市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在加强防护、严格执行相关工作流程的同时,还科学合理调配人员,分批次安排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轮岗调休,并通过医护分享会、一对一心理疏导等方式化解一线人员的压力,确保“白衣战士”轻装上阵。

3月7日,最后四名收治患者出院。郑义春弯着腰,对隔离病房仪器进行终末消杀。“朝阳病区的一线医护依旧需要按规定进行留观隔离,满14天后才能参与下一阶段的抗疫任务。”她说。

哼着歌儿的她显得心情非常愉快,因为她又接到了之前出院患者发来的短信。信中有日常汇报,有关心和挂念,还有一句特别的期待:“从入院到出院,我都只能通过护目镜看到你们的眼睛,非常希望在疫情结束后能有机会看到你们摘下口罩的样子,一定特别好看。”

四十三日的“火线”战役后,我市11个县(市、区)被列入低风险地区,“但确诊病例‘清零’不代表疫情结束,我们恰恰要根据疫情防控新特点,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措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仍不能放松警惕,要坚持“预防为主,外防输入”,继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串门、不聚集、不聚餐,并在切实严把入口、盯住人员、落实措施的同时,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筛查、服务和管理,主动服务指导企业对员工开展监督性医学观察,科学稳妥保障复工复产工作顺利推进。(记者 蔡柳楠 文/供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新冠肺炎医疗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国防部:几件美制武器无法改变两岸军事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