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17岁少年杨锦伟 牵丝木偶戏让木偶“变脸”

对于17岁的杨锦伟来说,有木偶,就是开心。几天前,为了不让古老艺术失传 ,他和漳州木偶头雕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省级传承人杨亚州成功融合漳州木偶、杖头木偶、川剧变脸三种国家级非遗项目,实现了漳州木偶“变脸”。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活力,让不少人爱上了非遗木偶,也让这位木偶少年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为了学木偶表演,我经历了很多,但我与木偶的缘分,是冥冥中注定的。”前日,杨锦伟向记者讲起他与漳州木偶结缘的故事。

爷爷用一车香蕉换两个木偶

他开始痴迷并表演木偶戏

杨锦伟与木偶最初的缘分,是在他两岁多的时候。那天,卖水果的爷爷卖掉一车香蕉,赚到了一点钱。他马上想到给孙子带点礼物。他无意中看到徐竹初的木偶,心想这活灵活现、精巧夺目的小玩意儿,孙子一定喜欢。于是,他用卖掉一车香蕉的钱,给杨锦伟买了两个木偶。

杨锦伟对这两个木偶爱不释手,它们成了陪伴他童年的玩具。“小孩子一般喜欢看动画片,但我从小喜欢看戏曲,京剧、芗剧、木偶戏,经常模仿里面的表演,也喜欢拿着木偶比划来比划去。”

大一点的时候,杨锦伟渴望像戏曲中的演员一样上台表演。他经常披着浴巾、被单,模仿戏剧里的身段唱腔,站在家里的桌子上表演,而爷爷奶奶,是他“台下”的观众。

直到读小学四年级,杨锦伟迎来了真正上台表演的机会。当时学校举办艺术节,他报名表演京剧《贵妃醉酒》。“我打车去元光北路要买表演的戏服,谁知师傅开过头了,停在一家卖布袋木偶的店前。我进去一看,立马被吸引住了,马上订购一套《大名府》的布袋木偶。”杨锦伟说。他放弃表演《贵妃醉酒》节目,想表演木偶戏《大名府》。通过亲友引荐,他利用课余时间,跟着木偶表演名家陈黎晖学习一个多月,掌握了木偶表演的一些简单技法。上台表演后,杨锦伟赢得满堂喝彩,而此刻,更坚定了小小少年学习木偶表演的决心。

父亲亲友不理解

但他坚持就读木偶学校

杨锦伟开始研究木偶表演,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在微博上,他联系上出生木偶世家、漳州木偶头雕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省级传承人杨亚州。从此,他时常登门拜访请教,两人成了“忘年交”。“杨亚州老师尽管精通木偶雕刻,但毕竟出身木偶世家,对木偶表演等其他方面也能给我很多帮助。通过杨亚州老师,我认识了其他的表演艺术家,也经常找机会向他们请教。”杨锦伟说。

杨锦伟对木偶戏的痴迷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我爸非常反对我从事和戏曲表演有关的行业,觉得这些是‘不入流’的,每次看到我在学习戏曲,都气不打一处来,为这事我没少挨打。他担心我越来越着迷,在家里也不让爷爷奶奶看戏曲节目。”除了父亲反对,还有一些亲戚朋友也对杨锦伟冷嘲热讽,说男孩子学这些太“娘娘腔”,没出息。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杨锦伟钟爱木偶戏的初心。父亲为杜绝他学戏曲,硬是让他学画画,可他时常偷偷跑出去,去看木偶剧团演员的表演。

2015年,杨锦伟小学毕业后,得知漳州木偶艺术学校当年有招生,就偷了家里的户口本,跑到木偶学校报名、面试。当年9月份,得知被木偶学校录取,他毅然放弃就读普通初中。“父母肯定很反对,我以前学习成绩也不错,他们认为我应该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读普通中学,考大学,但我的目标很明确,我以后就是要成为木偶表演大师。”杨锦伟说。

传承并发扬漳州木偶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木偶

进入木偶学校学习后,杨锦伟如鱼得水,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都格外认真。“我们学校有人参加高考,考上上海戏剧学院等,虽说现在上的是中专,但同样可以考大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更高学府深造。”

杨锦伟不放过每一次上台表演、对外交流的机会。“每次去交流演出,我都认真观看其他形式的木偶戏、皮影戏等表演,研究对比这些木偶戏种和漳州布袋木偶的特点,表演效果,优劣势等,然后动脑筋,看看能不能取长补短,做一些创新。”

从2018年起,杨锦伟开始研究舞绸小旦的表演。他请杨亚州为他特制一个比传统布袋木偶个头大的舞绸小旦,开始研究人偶同台的表演方式。“木偶比较大,视觉冲击力更强,而表演的人走到台前,也让人更直观了解木偶的表演方式,更具有舞台表现力。”在闽南师范大学一次校庆晚会的舞台上,杨锦伟和他的舞绸小旦亮相,一边6米,两边12米的彩绸随着木偶小旦在台上飞舞,一下子惊艳了台下的观众。这让杨锦伟对自己的创新更加有信心。

于是,杨锦伟开始研究漳州木偶结合杖头木偶“变脸”,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表演越来越纯熟,但这对于杨锦伟来说,还只是起点。“怎么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木偶表演艺术,怎么让漳州木偶变得更吸引人,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杨锦伟说。⊙闽南日报记者 周杨宁 文 张旭 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