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九旬老人能让锯子“唱歌”

谢学文在拉锯琴

原标题:九旬老人能让锯子“唱歌”

木匠手中的板锯,可能人人都会拉,但在无管无弦的锯子上拉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你可能觉得是天方夜谭吧!在东山岛,有位90岁的老人,能让手中普通无奇的锯子“唱歌”。他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画家谢学文。因为能把板锯当胡琴拉,他被称为“锯音乐的奇人”。

前天,笔者登门拜访。未曾近屋,老远就听到著名红剧《赤叶河》选段。乐曲舒缓委婉,年已九旬的谢老神采奕奕,手拿一把形似大三角的板锯把笔者迎入客厅。

“刚才的乐曲就是用它‘锯’出来的吧?”笔者手指板锯问。“是的。”谢老说。今年疫情期间,他一连数月不出门,除了作画就是重操旧艺玩锯琴。说着,谢老走进里屋拿出一块松香,在弓弦头尾抹了抹。然后在椅子坐定下来,张开左手虎口握着锯片,将锯柄撑在右腿胫骨处,锯身的一小部分搁在左腿上,接着右手握琴弓,在无齿的锯背上的相关部位有节奏地拉动,伴随着腿部有规则的颤动,只见谢老左手不断调节着锯片的弧度,悠扬悦耳的乐曲竟神奇般地跳荡出来。要不是眼见为实,谁也不信这平凡无奇的锯子会“唱歌”。

谢学文如数家珍地介绍起锯琴的身世:300多年前,外国有个伐木工人在休息时,用烟斗对着钢锯不同部位敲打时,无意中听到不同的音响。出于好奇,他下工后用小提琴的弓在锯背上试拉,发现钢锯被弯成“S”形时,居然会发出音声,后经不断摸索试验,锯琴终于诞生。聊起对锯琴的认识和驾驭,谢老抚摸着锯片,满怀深情地介绍:“我与这门独特音乐艺术已结下了60多年的不解之缘。”原来,谢老自小受到能演奏多种乐器的父亲影响,耳濡目染,也对音乐表现出喜好。

“迷上锯琴是在上初中时,得到音乐老师的指导。”谢老说的音乐老师叫林玉书,是一位归国华侨。有一天,林老师在宿舍用他在印尼带来的板锯自娱自乐,谢学文刚好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眼前的情景使他万分惊奇。放学后,他买了琴弓配上家中锯木头的板锯,“照猫画虎”学着拉了起来。还不错,一拉就出声,却是鬼哭狼嚎般难听,但他不灰心,每天一放学或请教林老师,或在家里反复进行拉锯,探究乐理。

“板锯别说要‘锯’出音乐,就是‘锯’出声音都不容易!”谢老说,最主要是定音难,这种乐器没有音区定位,定音全凭感觉,腿部肌肉的配合也很重要,颤动相差毫厘音色即失之千里。他笑着说,当初他老家探石村的左邻右舍听得不耐烦,纷纷抗议:“学文,你别异想天开了,锯子怎能当乐器?不要搅扰我们啦!”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经过近3个月的认真摸索,终于能使板锯乖乖地听他使唤了。

1951年,谢学文在农村小学任教不久,被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他特地写信请在新加坡的祖母寄来一把弹性好的外国板锯。上世纪50年代,他每逢深入农村采风,就带上这把“洋为中用”的板锯,为文化生活贫乏的海岛群众献上奇妙动听的锯乐,不明就里的观众总以为他要展示木匠绝活。

1990年春,谢学文和老伴陈雪琼应邀到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伉俪画展”,在艺术交流会上也应邀演奏了《松花江上》《洪湖水浪打浪》等锯乐,一曲曲锯乐化作旅外乡亲的缕缕乡愁,勾起他们对祖国的无尽思念。

“演奏锯琴的过程,手动、腿动、脑动、眼动、口动(伴唱),这些都有预防痴呆症等保健作用。”谢老深有体会地说。无怪乎90岁高龄的他依然神采奕奕,保持着青春不老、勤奋好学的心态。见笔者兴趣浓烈,谢老又把话题转到锯琴的乐理上。他抚摩着板锯说,板锯没有音阶,定音全得靠自己掌握。除了眼观耳闻手动外,腿部肌肉的颤动以及锯的弧度、弓拉的位置都十分重要。乐锯适宜演奏抒情慢板的乐曲。谈兴正浓的谢老禁不住再次拿起他身边的板锯,演奏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那非同凡响的旋律无不让人感到新奇美妙。

(林长华 文/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