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庄上大楼:自然与人文交汇的“包山奇楼”

庄上大楼航拍图(平和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东南网漳州7月27日讯(本网记者 李姗姗)近日,漳州市平和县庄上大楼,登上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以“包山奇楼”的形象出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

平和县大溪镇上,有一座庞大的土楼,正面看去似乎并无奇特之处,然而当把视线拉到高空,只见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建筑,包揽着一座小山丘,伫立群山间。

庄上大楼,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系生土夯筑的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土楼民居建筑,为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土楼,平面形状呈前方后圆,南北相距220米,周长近800米,楼高9米,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仿若寨堡,别称庄上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大都依山而建,唯有庄上大楼将一座山头揽入怀中,成就了古民居建筑中难得一见的奇景——楼包山。

沿着土楼中心偏北的位置,有一座小山,高约10米,南北长将近200米,东西宽度将近100米,面积占土楼总面积三分之一。这一奇特格局,引来许多专家学者,一探究竟。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闽西地理研究专家邱小平实地探测发现,这座小山包并非古典建筑中常见的人造山,推测是大望山的余脉。楼主人在建造之初,有意识地将山包揽进土楼里,体现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站在山顶,能够目睹灵通山和大望山的豪迈雄姿,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据楼主后人叶敬宗介绍,人口鼎盛时期,土楼内有3个自然村,180户人家,1300多人,均为叶氏族人。如今庄上大楼大多人去楼空,楼体因年久失修毁损过半。

据专家考究,庄上大楼呈现出的“马蹄形”是为了顺应地势,最初是一个超大的葫芦形,寓意家族福禄吉祥,人丁兴旺,随着时间流逝,部分楼体破败倒塌,土楼的形状也由此变成了马蹄形。 庄上土楼选择楼包山的格局,既有将财富包含进来不外泄的意思,又有利用突出的山头,抵挡西北过来的冷空气,营造适宜小气候和温暖人居环境的功效。

“这种格局是对地形环境最好适应的产物。”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汉民说到。

虽然历经沧桑,已难见当年风采,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制,庄上大楼是研究福建客家民系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