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新闻链接

2015年以来,漳州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培育了一批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华安正兴车轮有限公司和漳州宏泰机电有限公司分别获2016年度和2018年度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2016年度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19年,旗滨玻璃、宏发电声等5家企业列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荐漳州佳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纬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入选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目前,漳州市共有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4家,占全省的17.4%。

今年来,漳州市继续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等智能制造项目实施,目前已初步征集了21个项目。

智能制造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产业和应用,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近年来,漳州把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制造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目前,漳州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智能制造企业12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5家;2019年实现产值143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2.5%。

产业发展的赋能者

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宏泰机电科技(漳州)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支付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推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商之一。

在宏泰智慧工厂SMT(表面贴装技术)车间,近20条生产线只需要20多位管理人员,相当于一个人管理一条生产线。放在若干年前,相同的车间要达到相同的效率,至少要配置200人,而如果是传统的全人工插装,则至少需要5000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宏泰集团董事长曾琦自豪地说,这是“宏泰智慧工业4.0+”的亮点之一。

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以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行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可谓是当今时代“高智商”的集成体现。“高智商”的产品离不开“高智能”的制造。面对复杂的工艺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成为重要抓手。

今年7月,宏泰机电新型智能支付计算与存储关键设备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该项目的实施运用,开创国内整线装备集成化和智能化在智能支付行业应用的先河,同时将打破国外公司对整线装备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和工业软件的垄断,极大提高了国内智能支付行业生产线整线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这也再次验证了“宏泰智慧工业4.0+”的成效。

“智能制造工厂致力于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它不是单一流程的制造机器,而是一个完善的生产系统,在生产的每道工序之间,信息数据可以及时进行通信交换。”厦门宏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锋说,“宏泰智慧工业4.0+”的概念,导入柔性制造系统与智能制造服务体系的概念,即把全线信息化与自动化紧密结合,开创了基于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万物互联、资源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的制造新模式。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智能制造扮演着赋能者的角色。以“云—端—边—网”为基础的数据智能,使企业的决策结果更精准、业务流程更高效。

为了加快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产能扩张,漳州市积极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技改项目,并着力推荐市技改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储备库。2020年,漳州市已有10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达244亿元。今年上半年,漳州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技改项目达344个,总投资707亿元。

个性化定制批量化生产

2019年,龙轴高端关节轴承智能制造项目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主营关节轴承的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产品种类多、批量大、交期紧的特点,龙溪轴承组建了从设计、制造、质量管理到试验“一条龙”的科研生产体系,并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彻底解决了公司8000种产品、近800万张图纸的版本管理与存放问题。该系统可进行协同设计,图纸在云端传阅、实时更新,高效串联研发与生产、销售,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

“原来每年设计的新产品图纸大约100份,2018年后,平均每年可以设计500~600份新产品图纸,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已经完成了500种新产品的图纸设计。”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志雄说。

如今,基于PLM设计系统和全面的产线通道,龙轴集团实现关节轴承“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化制造,生产线可满足从3mm~1.7m关节轴承的产品规格,适时根据订单批量调整生产模式,实现了硬配置的“软”提拔。

2019年,龙轴集团启用了自动锻造生产线。该生产线为国内首条新型全自动关节轴承锻造生产线,可年产关节轴承锻坯150万件,节约了80%的人工成本,其全天候工作模式让生产效率提升了30%,良品率达99%。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一些厂商都不愿意大批量订货,而是更多地通过小批量订货来试产试销。”陈志雄表示,使个性化生产达到柔性定制和批量生产的完美统一,才能及时把握更多的市场机会。

无独有偶,2019年,漳州的大通互惠高端阀门装备柔性智能制造项目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

上下游协同产出服务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而是在实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每个环节的服务,包括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

“智能制造属于工业4.0阶段,从2.0、3.0跨越到4.0,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般的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明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明坦言,因为体量摆在那里,不可控因素太多,如果企业经营遭遇困难,花费巨资去做智能化升级,则有可能“要了企业的命”。

工业4.0,中小企业很难做到。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制造质量和水准?

“我们在智能样板工厂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工业4.0+’的服务平台,它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共享服务,为同属性的企业打造工业4.0工厂。”唐锋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提供工厂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智慧园区,平台引入信息数据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提供仓储、物流管理、智能配送、智能制造、品质管理、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及供应链资源等服务,可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接上网络的“云端”,从进料开始到最终的发货流程,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管控,中小企业就可以快捷地对原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施智能化改造,能够实现以最低人工成本、最优质量优势,保证产品生产需求。

据悉,宏泰机电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工程正在搭建中,现有4家工厂进驻园区。

“制造业企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产出服务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张惠萍说。

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既推动企业转型,也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同发展。漳州市东方科技集团旗下的东方智能仪表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测量、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5%以上。目前,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多项,大部分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公司服务性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左右,通过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开发与生产、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产品测试与分析等3种创新设计服务的方式,实现了价值增值。(记者 黄如飞 于莉)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