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与台湾,隔着一湾浅浅海峡。作为台胞重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曾经,我们用“根在海这边”,形容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关系;如今,我们用“家在海这边”,形容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血浓于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嘱托,漳州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有力有为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不断深化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等各领域融合,持续增强台胞台企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做好“通”的文章——
以“通”促融深化漳台产业融合
“通”为“融”之要,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做到应通尽通、能融尽融。在漳州这片创业热土,漳台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创出“连台好戏”。
“再增资3000万元!”台商魏胜亿信心满满。在南靖县丰田镇东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总经理魏胜亿正和工程师讨论扩产事宜。“我十分看好祖国大陆的市场,将再增加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对漳州的机械加工点进行增产改造。”魏胜亿说,产业园就是自己的创业园。
深入对接台湾产业,是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的鲜明特色。东刚精密机械是较早落户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的台资企业之一。来漳14载,魏胜亿看着龙江大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他的机械产业也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十三五”期间,漳州坚持把漳台经贸合作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依托漳州台商投资区、古雷石化产业园区、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等五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涉台平台,突出优势互补,强链补链,打造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人才聚焦的平台。
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如今,在漳台企累计突破3200家,截至今年11月,全市新批办台资项目52家,合同台资20.2亿元,实际到资25.6亿元,实际到资金额位居全省第一。1-11月对台小额贸易额达3800万美元,实现逆势增长,其中台湾活青斑鱼进口量全国第一。
加快基础设施互通。东山城垵码头5000吨级对台客货码头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东山-金门”货运班轮开通、铜陵码头改造提升、漳州开发区码头、古雷石化专业码头、旗滨万吨级码头设施逐步完善,为推进外贸内支线开通和对台客货运直航打好基础。
推进能源资源互通。立足全市资源禀赋优势,创立东山、厦门、金门、澎湖四岛旅游联盟,联合闽西南四市在台湾设立“旅游形象店”,推动漳台资源互补、客源互推、人才互输,四岛经贸文化旅游圈逐步形成,着力推进对台渔业技术、农业“五新”资源和旅游资源互通。
探索行业标准互通。在农渔业、冷链物流等方面,先行开展行业标准互认、采认,支持台资企业在漳设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台胞进入漳州发展打造了畅通通道。
做好“惠”的文章——
以“惠”促融同等待遇落细落深
落细落深“同等”待遇,让台商台胞感受美好“家园”。作为台湾同胞重要祖籍地的漳州,如今成为许多台商台企投资兴业,追梦、筑梦、圆梦的热土。
“一视同仁!”这是台商吕孟哲来漳创业二十多年来的最大感受。今年疫情发生后,
作为雅歌乐器(漳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孟哲对生产经营一度愁眉紧锁。“春节前,公司一季度订单已经接满,节后如果迟迟无法复工复产,产品不能按时交付,会给企业造成不少损失,每个月光给员工缴交医保、社保就要20多万元。”
而在为企业开工复产四处奔走时,他感受到了来自当地党委、政府的“暖流”。
芗城区及金峰开发区各级有关部门了解到他的难处后,主动上门帮助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复工复产准备。
2月12日,公司开始分批分类逐步复工复产,住在公司附近的70多名员工先行上班。吕孟哲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没想到政府部门还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甚至在税收、电力等方面也提供优惠政策,今年来公司已节省开支100多万元。”看着车间忙碌的场景,吕孟哲微笑着感叹,“政府的惠企政策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啊!”
疫情期间,漳州市全面梳理重大台资项目,实行点对点服务,一对一协调,帮助指导台资企业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和省市在财政、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打通操作链、服务链、政策链,助力项目加快落地和增资扩产。
加大防疫物资保障和金融纾困力度,将规模以下台企防疫口罩纳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单列解决,助力台资企业有序安全复工复产;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金融信用证书颁发工作,累计向全市台胞台企颁发114本金融信用证书;
帮助福建凯景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台资企业争取到授信融资余额超过3亿元……
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漳州市积极贯彻各级惠台政策,推动社会各领域同等待遇落实,切实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惠”带来了获得感。台资企业可享受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税收减免、融资贷款、设备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在用地、用林、用电、用气等生产要素方面享受优惠和优先保障;
“惠”带来了归属感。台胞职工在“五险一金”、公积金缴交,子女义务教育、就医等方面享有与当地职工同等待遇,台胞投诉求助享受到台胞台商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惠”带来了幸福感。在漳台胞可申办台湾居民居住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参评国家、省级、市级等劳动模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国最美家庭”等,还可参与园区、社区管理……
“国家发展‘新基建’,将有很大的建材需求,让我们看到市场保障。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人负责维护、治理,感到安全、幸福。”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商陈富泽说。
做好“情”的文章——
以“情”促融
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一水连接两岸,漳台源自一家。从东山“陆桥”到一湾浅浅的海峡,漳台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亲情不容辜负,文化相通的情缘深厚绵长,交流往来的趋势不可阻挡。如今,越过浅浅的海峡,祖地情愫在他们身上延续、深化……
“台二代”黄元泽的一件文创作品,在今年12月初的海峡两岸(白礁)保生大帝信俗文化节文创设计大赛,吸引了大家的眼光,获得了铜奖。
黄元泽的文创梦,在漳州实现了。“将保生大帝信仰中的国母狮元素印在口罩上,这让我看到传统文化与文创结合的新方向。”对于自己的获奖文创作品,黄元泽颇为满意:既助力疫情防控,也传播保生大帝文化。
近年来,漳州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交流品牌、办好一批基层民间活动、建设一批青年交流基地,持续传承弘扬两岸文化,让家人常来,走得更亲。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新设立对台交流基地22个(其中省级3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1个、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7家、省级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2家、实习实训基地2家,漳州市高校与台湾5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接待来漳参访考察、寻根谒祖等台胞超过37万人次。
成功举办海峡论坛漳州系列活动、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和经贸恳谈会等特色经贸活动,全面巩固对台基层民间交流的良好态势。发挥漳州开漳圣王、保生大帝、关帝、三平祖师、玉二妈、九龙三公等祖庙优势,成功举办“三月三”少数民族文化节、龙海抢孤民俗文化节、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国家级民间信俗文化品牌。
随着一批批两岸交流平台的搭建和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台胞来漳寻根谒祖、文化交流、经贸考察、旅游观光,并选择在漳州工作、生活。许多台二代、台三代也跟随先辈的脚步成为新漳州人。(闽南日报记者 王琳雅)
责任编辑:唐秀敏
- 福建省直、厦门市多部门发布人事消息丨漳州任免一批干部2020-12-22
- 漳州程溪菠萝:一“旺”百年 海峡“来”仪2020-12-21
- 王宁在漳州调研时强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12-11
- 新丝路背景下 如何优化漳州发展格局2020-12-07
- 漳州:茶旅融合品新韵 品牌建设助脱贫2020-11-27
- 漳州北连接线高速公路将于12月底恢复原通行线路2020-11-27
- 漳州41件群众举报件已全部移交政府部门进行处理2020-11-25
- 阴性!漳州目前未检测到任何冷冻食品阳性标本2020-11-24
- 漳州:“嘭”的一声巨响 “宝马”骑上安全岛2020-11-23
- 漳州15家企业上榜“2020福建企业100强”2020-11-23
-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
9月25日相约漳州华安 共庆福建省2020年中国农2020-12-3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