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东南网漳州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1月19日,漳州市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本场发布会聚焦现代农业领域,漳州市农业农村局,漳州市水利局,漳州市林业局,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回眸“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如期实现

“十三五”期间,漳州全市完成水利投资224.1亿元,比“十二五”翻了近一番,规划目标指标如期实现。相继建成长泰枋洋大型水库、九九坑水库、古雷区域引水等一批水库和引调水项目,全市新增供水能力2.2亿立方米;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具备应急备用水源;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全市受益人口73.3万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并逐步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增至90.2%,集中供水率增至93.93%。推进九龙江防洪工程、中小河流等防洪治理,建成江(海)堤防136公里;实施3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全市500个村基层防汛抗灾责任体系建设。建设安全生态水系576公里;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8.56万亩;完成全市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核定、设施改造及在线监控安装,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河流生态走廊。

2020年主要流域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小流域省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90.91%,主要湖库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十三五”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2亿立方米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42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4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6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47%,超额完成省对市的下达指标,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以来,漳州市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幅预计达4.0%,超过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翻一番目标。

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平和列入国家级,漳浦、云霄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海东园镇等3个乡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南靖书洋镇等2个乡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量居全省设区市第二位,水果、水产、花卉的产量产值居全省第一,蔬菜、食用菌居全省第二。重点发展水产、畜禽、蔬菜、水果、花卉、林竹、食用菌、茶叶、中药材、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11个乡村特色产业,有10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11个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近3000亿元。

农业融合发展跃上新水平。全市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规模食品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是规模工业第一大产业。全市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和品牌总数均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年收益15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2万人。漳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274个,合同利用台资20.8亿美元,实际到资超12亿美元,均居全国、全省首位,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和首选地。漳浦国家级台创园在全国评比中获第一名。

“十三五”期间,漳州林业生态建设更加有力。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建设,深入开展山区沿海、城市乡村绿化美化,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市共完成造林绿化88.3万亩、森林抚育151.1万亩、封山育林86.6万亩,森林蓄积量由“十二五”期末的3987万立方米增加到 505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 63.58%增长到64.78%,辖区9个县(市)全部获评“省级森林县城”,实现了全覆盖;漳州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并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24家,累计799家,经营规模达到25.1万亩。

认真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持续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升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水平,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市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管护。主动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大力扶持花卉苗木、木竹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202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860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53亿元。

“十三五”以来,漳州大力推动转型升级,渔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4.2%。2020年产量达到204.47万吨、产值275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名。渔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年均增长11.2%。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优渔业再增规模,养殖面积增加3.9万亩,名、优、特水产品产量占总养殖比例由35.6增加到40%以上,休闲渔业已发展成为渔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建设与科技成效明显。漳州市、诏安县分别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中国生态牡蛎之乡”,漳州石斑鱼、漳州白对虾、漳州罗非鱼、云霄巴非蛤被评为福建十大渔业品牌。制定、修订和实施11项省部级标准及科技项目。

远洋渔业得到发展。“十三五”期间,远洋渔业捕捞总产量达到22.75万吨,总产值27.3亿元。水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品加工企业119家。2020年水产品加工量87.2万吨、产值196.4亿元,出口120亿元。出口居全省首位,占全国10%以上份额。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各类渔港43个,其中中心渔港2个、一级渔港6个、二级渔港9个、三级渔港25个、避风锚地1个,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展望“十四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1万元

进一步抓好农业“六化”, 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漳州市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8.2%;11个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000亿元。

加快推进“两区多园”建设,深入实施“1122”工程,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强做优11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品牌。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数字农业、设施农业。加快推进漳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动在合作领域、规模和层次上有新的突破。实施农业经营主体法人化 “1133” 培育工程,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规模。强化种业创新和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强种源科技攻关,推动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农业科技装备的推广运用。

水利方面,全市水利系统将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等方面提出“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防洪县县达标乡乡设防”“打造人水和谐幸福河”等全方位超越的水利蓝图。

重点推进九龙江防洪工程、云霄县城区防洪工程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小河流治理、海堤除险加固及生态化建设、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重点山洪沟治理等项目。重点推进“北水南调”、华安罗溪、浙溪水库、漳浦朝阳、平和官峰、诏安哈溪等一批重要引调水和水库工程,实施漳州市农村供水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及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小型水库等项目。实施九龙江流域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安全生态水系、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等项目,推进流域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

继续推进河湖长制建设、移民后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体系建设及水利科技研究等,推动水利发展能力提档升级。

林业方面,将大力开展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力争在森林数量和森林质量两个方面实现“双提升”。“十四五”期间,初步规划全市要完成植树造林50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

通过项目带动、龙头带动、品牌带动,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林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在坚持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扶持发展森林康养和休闲旅游产业,力争至“十四五”期末,花卉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50亿元,林产加工业产值达600亿元,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10亿元,森林旅游产值达10亿元,更好地把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漳州渔业将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动渔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高质高效发展。力争至“十四五”末,渔业经济总产值731.2亿元,渔业产值346.8亿元,水产品总产量237万吨,年均分别递增7%、3%和3%;渔民人均收入4.8万元,年均增长10%。

漳州将围绕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主体法人化、营销品牌化、发展绿色化、服务社会化六方面发展高质高效渔业。

推进渔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渔业,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促进渔业产业接二连三,实现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创建水乡渔村10家以上;新建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20条,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提升到60%以上,水产品加工产量达103.6万吨,产值262.85亿元,水产品出口150亿元。

责任编辑:唐秀敏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漳州现代农业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